-
天津拟将 “医闹”纳入失信人员名单!
韦川南 2020-06-04 03:236月2日,天津制定《关于对严重危害正常医疗秩序的失信行为责任人开展联合惩戒的实施方案(征求意见稿)》,拟将严重危害正常医疗秩序的人员纳入失信人员名单。健康时报记者整理了5个公众最关心的问题。
-
多地狂犬疫苗一针难求!
韦川南 2020-06-04 14:18“中国狂犬病疫苗大量用于人而不用于狗,这是对狂犬病疫苗的最大滥用。付出的代价是世界第一,效果却是世界倒数第二。”武汉生物制品研究所基因工程室研究员、博士生导师严家新曾在接受健康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因为误解而接种狂犬疫苗的人数至少占实际接种总人数的1 3,他们按现有知识即可预先判断根本没有感染风险。
-
23岁电竞运动员因糖尿病退役,早发糖尿病更危险
孙宝光 2020-06-03 10:39“常年压力大、肥胖、饮食不规律、熬夜”。简自豪也透露了自己患上2型糖尿病的原因,并且表示在一次体检中发现患有2型糖尿病的,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院内分泌科副主任医师刘喆隆表示,糖尿病的典型症状是多尿、多饮、多食和消瘦,但糖尿病前期往往没有明显症状。很多人在健康检查、手术前或妊娠常规化验中,才发现自己患上了糖尿病。
-
至少3名抗疫医护因心脏骤停离世,专家这样说
齐钰 2020-06-03 12:47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心血管内科副主任医师许之民提醒,无论抗疫前线还是日常工作,我们一定要注意劳逸结合,合理分配工作休息时间,把握节奏,不要让自己因过度劳累倒在工作岗位上。
-
6岁男童高空抛物致人死亡!律师:父母将担责
齐钰 2020-05-31 15:56 -
复旦控烟研究,疫情增加戒烟意愿,但仍存误区
齐钰 2020-05-31 14:32在5月31日第33个世界无烟日前夕,复旦大学健康传播研究所控烟研究中心发布的关于烟草的研究成果显示,新冠疫情防控增加了吸烟者的戒烟意愿,但仍然还存在着一定的认知误区;全新的新媒体戒烟平台可以个性化定制戒烟方案,帮助戒烟;烟草包装上的疾病图片对于青少年的警示作用优于文字包装。
-
“夺命蜱虫”进入高发季!最爱在植被茂密处聚集
张爽 2020-05-30 10:14每年夏季,全国各地都会出现一些被蜱虫叮咬发痒、最严重的甚至死亡的例子。5月末,济南市疾控中心工作人员对长清区部分村庄、山坡、农田、林地、景区动物染蜱情况进行了调查,调查发现,监测区域农村外环境蜱虫的平均密度约为1.35只 米,山坡蜱虫密度可高达12.6只 米。
-
看一次病反复挂号可否改改?
孙欢 2020-05-29 16:44“4月25日去广西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仙葫院区看腰椎间盘突出,医生让我拍MRI腰椎平扫,5月2日,拿出结果后正好是第一次看病的医生坐诊,请医生看诊断报告单时,医生让我挂号后再看。”广西壮族自治区南宁市闫先生表达了自己的困惑:为何同一种病看同一个医生却需要反复挂号排队呢?
-
国产抗癌新药泽布替尼 中国患者何时可以用上?
孙欢 2020-05-29 13:42泽布替尼,编号BGB-3111,寓意百济神州自主研发的第3111个化合物;2019年11月15日,它成为第一个我国本土自主研发并在FDA获批的抗癌新药并于2019年12月被纳入美国国家综合癌症网络(NCCN)指南。2020年5月23日,《中国临床肿瘤学会(CSCO)淋巴瘤诊疗指南》,它作为国际前沿的药物被纳入指南。
-
全国政协委员王海京:器官捐献严重短缺
孙欢 2020-05-29 10:31“临床治疗中,我国每年因器官衰竭等待移植的患者超过30万,但捐献的器官只有1.7万余个,只有不到6%的人能实现移植,大部分患者在等待中去世。”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红十字会副会长王海京无奈的告诉健康时报记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