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7日,国家卫生健康委办公厅印发《肥胖症诊疗指南(2024年版)》。10月20日,指南编写委员会各主任委员对该《指南》进行了解读,梳理并规范肥胖症多学科诊疗方案和路径。指南编写委员会主任委员、北京友谊医院副院长张忠涛教授表示:“《指南》的发布为我国肥胖症的临床诊疗提供规范化指导,为患者提供个体化诊疗方案,并不断提高医疗机构肥胖症诊疗的规范化、同质化水平,提升肥胖症治疗效果。”
据悉,该《指南》是由国家卫健委发布的首部肥胖症诊疗的权威指南,共计3万余字,由全国肥胖症临床诊疗和研究相关的减重与代谢外科学、内分泌学、临床营养学、心血管内科学、运动医学、精神心理学、妇科学、儿科学、公共卫生学、中医药学、代谢生物学等学科领域的共122位权威专家组建成指南编写委员会,历时10个月。
指南编写委员会主任委员、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内分泌科主任纪立农教授认为《指南》的创新之处在于以患者为中心精准施策,强调多学科协作、多种手段干预的诊疗理念,并规范诊疗路径和模式,以获得最佳肥胖症治疗效果。
以患者为中心精准施策
高BMI肥胖症与低BMI肥胖症具有较大差异,因而其治疗方案也有较大差异。“肥胖症相关疾病早发多发,但可防可治。”对于肥胖症的治疗方式,指南编写委员会执行主任委员、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心血管内科主任医师张宇清教授进一步指出,肥胖症的治疗包括多种干预和治疗方法,而每一种干预和治疗方法又包括不同的具体实施方案。《指南》对肥胖症的多种干预及治疗手段进行了详述,有利于不同专业的医务人员更全面地了解各种干预和治疗手段的目的、适用人群、预期获益以及可能的治疗风险。
此外,《指南》还充分结合了中医药治疗,为患者提供更丰富的治疗手段。指南编写委员会执行主任委员、北京中医药大学王耀献教授补充道:“中医药治疗方法也可在辅助体重管理、心理干预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指南编写委员会主任委员、执行主任委员。受访者提供
规范化、同质化的多学科协作诊疗模式
随着药物和手术等临床技术的不断创新与突破,肥胖症诊疗也逐渐构建了多学科协作的体重管理模式。指南编写委员会执行主任委员、北京友谊医院减重与代谢外科主任张鹏教授介绍,肥胖症的治疗手段多样化,通常包括行为精神心理干预、运动干预、医学营养治疗、药物治疗、外科手术治疗及中医药治疗等方法,而不同治疗方法各有其特点及适应证。因此,《指南》强调规范肥胖症的诊疗路径,基于肥胖症的分级与合并相关疾病的情况,推荐不同的诊疗路径。
指南编写委员会执行主任委员、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院临床营养科主任医师陈伟教授表示,临床实践中需要强调以患者为中心的多学科协作,才能发挥最佳医疗组合的作用。“多学科协作诊疗模式,为肥胖症患者制订科学、合理及规范的个体化治疗方案,提供基于循证医学证据的有效诊疗。”
指南编写委员会执行主任委员、北京大学基础医学院副院长姜长涛教授,指南编写委员会执行主任委员、天津医科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副院长房中则教授均认为:“依托《指南》开展的标准化体重管理中心建设,有利于临床科研的有效开展;并且将提升医护及公众对肥胖防治的认知,助力推动肥胖防控的关口前移。”
本次《指南》的编制与发布,正是中国肥胖联盟响应国家号召,倡导多学科专家、学者凝聚智慧的权威学术成果。张忠涛教授最后强调,中国肥胖联盟将开展《指南》的宣讲工作,以进一步提升临床诊疗能力和水平;同时,还将积极探索标准化体重管理中心的建设工作,推动《指南》在临床中的实践与应用,并及时进行修订和更新完善。
(责编:荆雪涛)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