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专题 > 2020年全国两会报道 > 正文

全国政协委员王海京:器官捐献严重短缺,大部分患者在等待中去世

2020-05-29 10:31:03来源:健康时报网|分享|扫描到手机
阅读提要:“临床治疗中,我国每年因器官衰竭等待移植的患者超过30万,但捐献的器官只有1.7万余个,只有不到6%的人能实现移植,大部分患者在等待中去世。”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红十字会副会长王海京无奈的告诉健康时报记者。

(健康时报记者 孔天骄)“临床治疗中,我国每年因器官衰竭等待移植的患者超过30万,但捐献的器官只有1.7万余个,只有不到6%的人能实现移植,大部分患者在等待中去世。”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红十字会副会长王海京无奈的告诉健康时报记者。

\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红十字会副会长王海京

遗体短缺,部分医学院校取消解剖实验课程

“有些医学院校甚至因遗体短缺取消了解剖实验课程,大部分患者在等待中去世”王海京告诉健康时报记者,但器官捐献短缺问题依然严重。

王海京解释,在医学教学中,按教学大纲要求4—7名学生解剖一具遗体,目前我国医学院校在校生平均20人才能解剖一具,这对中国医学工作者的培养和医学事业的发展造成很大的负面影响。

根据中国红十字会数据,截至目前全国人体器官(包括角膜、皮肤、骨骼等组织)捐献志愿登记人数超过200万人,累计实现捐献2.8万余例,捐献器官8.3万余个,8万余人的生命得到挽救。

建议推进遗体和人体器官捐献立法

“需要从法律上明确捐受双方的权利义务;规范器官捐献的程序、运输与分配等制度;明确卫生、教育、药监、民政、公安、交通等各部门的职责,实现部门密切配合,高效运转;国家政策支持,优化捐献流程,加强人文关怀,解除捐献者顾虑等”。王海京建议。

其实早在2007年3月,国务院就颁布了《人体器官移植条例》;2010年3月中国红十字会总会接受原卫生部委托在全国试点启动公民逝世后器官捐献试点工作,三年后在全国全面推开;2015年,我国实现了器官来源的根本转型,公民捐献成为唯一合法的器官来源渠道。

不过,依然缺乏对遗体和人体器官捐献的相关规定。王海京建议,由全国人大牵头制定我国的《遗体和人体器官捐献法》,进一步厘清相关部门职责,明确支持政策,保护捐受双方的合法权益,这也是社会文明进步的表现,也将弥补遗体和人体器官国家立法的空白。

网友评论

  • 微信

    因专业而信赖

  • 微博

    微健康,随时随地不随意

  • 手机报

    轻松看健康

×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