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挑战胸心外科手术极限,重庆附一为癌症患者切掉三分之二的气管
2020-12-07 16:49近日,重医附一院胸心外科联合麻醉科、内分泌乳腺外科、耳鼻咽喉科等多科室,成功为一名气管癌患者切除了6厘米被肿瘤侵犯的病变气管,突破了国际公认的极限切除长度,为患者重燃生命之光。
-
肺癌慢阻肺移动筛查车随停随检,“华东肺部健康公益行”正式启动
2020-11-27 16:44肺癌慢阻肺在一辆车上就可以检查了!
-
生存率低于多种癌症,1300万心衰患者四大建议要牢记
2020-11-27 09:23“心衰是引发患者住院的最主要原因,长期反复的住院治疗给患者自己和家人带来了极大的经济负担和心理负担。心衰的死亡率也很高,有数据显示,约有50%心衰患者在诊断5年后死亡,生存率低于多种癌症。”北京医院心内科汪芳教授指出。
-
“绝症”变“慢病” 靶向创新提高晚期乳腺癌患者的生存获益
孙欢 2020-11-26 09:49“晚期乳腺癌病人不要轻言放弃,随着治疗手段的增多以及靶向药物问世,许多HER2阳性晚期以及激素受体阳性晚期的乳腺癌患者,都可以达到5年生存率。”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徐兵河教授在11月24日下午举行的“Love 2 U”晚期乳腺癌科普教育活动中强调。
-
著名舞蹈表演艺术家陈爱莲因胃癌去世,三个方法查胃癌
2020-11-21 20:21中国著名舞蹈表演艺术家陈爱莲11月21日凌晨因病去世,享年81岁。
-
养护骨关节从30岁开始
2020-11-17 19:38北京协和医院骨科主任医师翁习生说,虽然骨关节炎是一种中老年疾病,但这种疾病多在老年时期发病,却起病于青年时期,不少关节软骨的退变从三、四十多岁就已经开始了。因此,建议从30岁起就要做好关节养护。
-
心血管治疗关口前移,离不开“排头兵”影像学
2020-11-14 09:42“在心血管临床实践中,治疗离不开诊断,而影像学则充当着‘排头兵’、‘冲锋兵’的角色。心血管影像学已经实现了从过去的辅助到现在的引领,在这方面,磁共振成像价值更为突出。”在“血管与衰老变革性技术及分子影像技术”培训班暨衰老研究青年论坛上,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磁共振影像科主任赵世华在接受健康时报记者专访时表示。
-
提高乳腺癌治疗水平病理贡献大,这些医院配置了新设备
2020-11-11 09:17近日,乳腺癌是一种需要多学科协同作战的实体肿瘤,病理科更是临床非常重要的伙伴之一。” 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乳腺外科邵志敏教授指出。
-
优化疼痛管理,《中国疼痛医学发展报告》发布
2020-11-10 21:55“当前我国疼痛领域学科的发展仍面临诸多短板与挑战,存在治疗现状不乐观、供给需求不平衡、技术规范不足、人才配备不均衡等问题,这些都对疼痛领域的发展提出了更紧迫要求。”11月6日,首部中国疼痛防控与健康促进战略蓝皮书——《中国疼痛医学发展报告(2020)》成功发布,中国医师协会疼痛科医师分会会长、中日医院疼痛科主任樊碧发这样表示。
-
让癌症成为一种“慢病”,中国血液肿瘤发展已与国际接轨
2020-11-04 12: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