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疾病 > 癌症 > 抗癌故事 > 正文

晚期癌症患者被劝退出院

生命最后为何难留尊严

2015-04-08 16:07:40来源:半月谈|分享
阅读提要:在国内,能享受到临终关怀的病患是“幸运”的。中国生命关怀协会的数据显示,我国对晚期癌症病人临终关怀服务覆盖率约为10%,而发达国家和地区均在80%以上。

临终关怀让生命走得更从容

前不久,热播剧《青年医生》中有这样几个情节:血癌晚期患者汪美凤在弥留之际请求医生不要把自己的身体插满管子,而是放弃治疗,选择体面地、漂漂亮亮地去往另一个世界;白血病复发的夏可欣临终之际决定办一场面朝大海的婚礼,在充满七彩气球的新房里幸福离世。剧中几位医生因为尊重患者嘱托的愿望、敢于还病人一份尊严和爱,让不少观众对临终关怀多了一份新的理解和认知。

山东大学齐鲁医院博导、山东省生命伦理研究院院长陈晓阳介绍,狭义的临终期为10天~14天(有时可以短到24小时)。在这一阶段,医生的工作应该从“帮助患者恢复健康”转向“减轻痛苦”。一份调查显示,70%的癌症晚期患者需要给予止痛、心理安抚等临终关怀服务。

今年3月18日,是宁夏人民医院宁养院主任李丽梅的一个普通出诊日。驱车来到银川市西夏区患者高凤兰家后,李丽梅迅速脱下外套走进高凤兰的房间,轻声询问她现在疼痛控制得怎样,能否吃下饭睡好觉。

高凤兰是一名直肠癌患者,2006年做了切除手术,2013年癌细胞转移,2014年11月最后一次入院治疗。尽管老伴李滋章对她照顾有加,但9年的癌病史仍然将她折磨得不成人形,骨瘦如柴、眼窝深陷,就连吃止痛药对她也是一场痛苦的考验。

高凤兰是不幸的,在本该安享晚年时遭受绝症的折磨,但她也是幸运的,丈夫不离不弃、细心照料,让她免于受化脓、痔疮等折磨。而且,她的身心疼痛也因宁养院的定期护理而有所缓解。

“吗啡这类止痛药只有住院时医生才给开,药店买的止痛药几乎不管用,以前老伴在家里疼得在床上打滚,我们只能在旁边看着,无能为力。”李滋章说,2014年6月,他从朋友处听说宁夏人民医院宁养院可以为癌症晚期患者免费提供药物,便立即为老伴提交了申请。如今,他们已经接受服务近一年,通过宁养院专业医疗团队诊断,以疼痛舒缓为主,辅以精神开导和心理抚慰。

“在生命的终末期,很多治疗对于改善患者生活质量或者延长生存期意义不大,我们宁养院也无法挽救他们的生命,但期望通过人性化服务缓解临终病人的身心痛苦,提高患者及家属的生活质量,使活着的人心安,将死之人了却遗憾,做到生死两相安。”李丽梅说。

然而,很多时候,许多家属的一厢情愿令临终病人雪上加霜。“从医近30年,我经常会劝一些毫无挽救希望的病人家属给临终者尊严,但极少被接受,甚至有家属为了等待某个未到场的亲属而强求医生和护士实施胸外心脏按压长达数小时!对此我深感无奈。”上海长征医院感染科主任医师缪晓辉说,自己的父亲在临终时,就拒绝了“摆设性”的抢救。

“父亲主动放弃抢救,避免了备受折磨,做子女的虽然遗憾,但我理解并尊重他的选择。”

(责任编辑:吴茜茜)

网友评论

  • 加入微信

    随时关注健康时报

  • 加入微博

    随时与健康时报
    互动交流

  • 加入手机报

    第一时间获知健康新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