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压”是判断现代人心脏健康的重要指标之一,但你知道吗?我们的“血压”能够被测量,不光得益于多位医生和生理学家延续近300年的研究,还得多谢一匹为血压“献身”的马儿呢!
据意大利著名医史学家卡斯蒂廖尼的《医学史》等文献记载,1733年的一天,英国生理学家、牧师斯蒂芬·黑尔斯和他的助手将一个金属管插入一匹活马的颈动脉中,直接测量了血液在管中的高度。也许是受到17世纪盛行的物理医学派的影响,也许是英国皇家学会会员的高贵身份让他“任性”,又或者仅仅出于好奇?
在金属管插入这匹马股动脉的一瞬间,一束鲜血涌入金属管连接的玻璃管内,血柱达270mm高,黑尔斯和助手看到玻璃管内血柱的高度并不是稳定不动的,而是有规律地忽高忽低,他们瞬间就明白了那就是马儿心脏跳动的节律,心脏收缩时,玻璃管内的血柱就升高,心脏舒张时,血柱就下降,这也就是我们现在常说的收缩压和舒张压。
值得注意的是,黑尔斯当年用来测量血压的这根玻璃管,总共也只有274mm高,用现在的话来说,马儿的血压即将“爆表”了。看来就连黑尔斯本人也没有想到,哺乳动物的血压可以如此之强。
这次意外的尝试,成为血压和血压计认识发展过程中的分水岭。随着血液循环知识的完善,越来越多的医生和研究者加入到研究如何更高效准确地测量血压的队伍中。毕竟,黑尔斯的方法测血压虽然看起来比较准确,但世间能有几个病人有勇气看着自己的血窜出一米多高(以正常收缩压140mmHg计算)就为量一次血压?
科学的路上总是少不了前赴后继吃螃蟹的人。法国的两位生理学家先后对测量血压的方法进行了改进,但测量的安全性和准确性仍然差强人意。直到过了160多年以后,才出现了真正的转机。
1896年,意大利医生里瓦·罗克希对当时的血压计进行了这样的改良:血压计由气球、袖带和水银压力表三部分组成,测量血压时,将袖带紧紧缠在上臂,挤压气球,观察水银柱的变化——这个操作步骤,想必现在很多人已经烂熟于心了,不过等等,似乎还少了点什么?
没错,就是听诊器。里瓦·罗克希改良血压计时,世界上还没有听诊器,因此测量者只能根据水银柱的跳动推测一个收缩压的约数,其准确性不敢恭维。但用内有水银柱的玻璃管代替普通玻璃管,用体外测量代替侵入式测量,这种种开创性的改进,不得不说里瓦·罗克希也算站在了“马背上”。
1906年,俄国外科医生尼古拉柯洛特将听诊器引入血压测量,自此,现代血压计的四大件——水银压力表、听诊器、气球和袖带已全部就绪,开始在现代人的生活中策“马”扬鞭了。如今,电子血压计也已经了三代改进,无论年轻人还是老年人都可以方便快捷地测量血压了。
(责任编辑:吴笑吟)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