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慢病 > 心脑血管 > 治疗信息 > 正文

卒中影像智能解决方案,抢出救治“黄金窗口期”

2021-05-24 18:23:42来源:健康时报网|分享|扫描到手机
阅读提要:今年是国家卫生健康委脑卒中防治工程委员会成立10周年,由国家卫生健康委脑卒中防治工程委员会、中国老年保健医学研究会、中华预防医学会主办的“2021年中国脑卒中大会暨第十一届全国心脑血管病论坛”在北京召开。会议同期脑防委与数坤科技共同举办“脑卒中影像智能评估研讨会”。

“脑血管病急性期救治尤为重要,如何在发病的凶险中抢出救治的‘黄金时间’,缩短救治时间,找到关键问题,则需要和影像诊断互相配合。”国家卫健委脑卒中防治工程委员会二级巡视员巢葆华处长表示,将脑防治工作深入基层,加强同质化检查,卒中智能解决方案将发挥巨大的作用。

今年是国家卫生健康委脑卒中防治工程委员会成立10周年,由国家卫生健康委脑卒中防治工程委员会、中国老年保健医学研究会、中华预防医学会主办的“2021年中国脑卒中大会暨第十一届全国心脑血管病论坛”在北京召开。会议同期举办“脑卒中影像智能评估研讨会”。

20分钟出报告,卒中病人“第一站”难做到

《中国脑卒中防治报告2019》数据显示,2018年,中国卒中死亡率为149.49/10万,占我国居民总死亡率的22.3%。脑卒中发病急,预后差,如何进行正确的判断对于患者救治效果起到关键作用。《中国卒中中心建设指南》要求:医生需在20分钟之内需完成头颅CT平扫、头颈CTA以及CTP的多项检查并出具报告。

“在中国,卒中病人第一站大部分应该是到了县医院,但是一般县医院治疗卒中依据的是 CT平扫,而没有进一步的脑血管检查。”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神经外科脑血管病区的主任张东教授举例道,有一位30多岁小伙子骑自行车撞电线杆, CT平片有颅骨骨折,硬膜下血肿、脑挫裂伤,结果开颅之后又有出血,做了CTA才发现是动脉瘤。“这个病例其实回想起来,一个年轻的小伙子骑自行车能撞到电线杆就不正常,其实他的外伤是假外伤,真正的原因是动脉瘤。”

张东教授建议,急诊卒中应该进行CTA检查,然而基层医院难以实现,而如今有了人工智能新技术可以实现快速CTA检查。一站式CT影像检查,对于卒中治疗可以起到方便快捷的作用。

6小时内溶栓,人工智能助力缩短卒中诊疗DNT时间

“影像技术和化验技术是我们医生的左右眼,我们看到的信息越多,我们治疗抉择也越准确。”航天中心医院神经内科脑血管病专业亚亚学科的带头人徐依成教授表示,在卒中治疗中,发病6个小时之内的患者,进行动脉取栓对患者的愈后预后有明显的改善作用。而想要做到这一点影像诊断技术必须跟上。

而在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规范化卒中检查的绿色通道已然开始。该院放射科副主任王希明教授介绍道,在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如果有疑似脑卒中的患者进了急诊,急诊医生第一时间打电话通知放射科,然后开始一站式CT检查。“先做CT平扫,如果发现有脑出血,按照脑出血治疗。如果是缺血,我们完成一站式的检查,CTP和CTA一块做。3小时以内的患者,CT平扫就可以指导治疗,如果时间在3-6小时,必须做CTA以指导治疗。超过6小时要做CTP指导治疗。”

然而CTA后处理仍然占据着不少的时间,由于比较繁琐,即使是熟练的医生处理一个头颈CTA也要十几分钟。“一般完成一个CT一站式后处理的话,也得需要差不多20分钟的时间,临床迫切需要提高后处理的速度。我们和数坤科技合作,如今‘数字脑’产品已经可以做到不到三分钟就可以完成了。”王希明教授指出,人工智能技术可以很好地弥补手工处理的不足,一个是处理速度可以极大提升,AI不会疲劳,而且可以保证夜间工作,二是可以给出结构化报告,比较精准。

人工智能助力下,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让卒中影像评估更加快速、精准、高效的进行,更值得高兴的是,人工智能还在不断地学习和迭代中。王希明教授表示,“相信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进一步发展,肯定会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救治做出更大的帮助。”

(运营:郑新颖)

网友评论

  • 微信

    因专业而信赖

  • 微博

    微健康,随时随地不随意

  • 手机报

    轻松看健康

×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