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 > 医改 > 正文

四位院长眼中的医改 抓准矛头一针见血

2014-11-27 10:36:29来源: 健康时报|分享|扫描到手机
阅读提要: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办公楼门口没有保安,院内院外的人可以随便进出,院长刘玉村笑称这可能是大医院中最开放的办公楼。

全国政协委员、解放军总医院副院长范利:院长应该学学加减法

\

搞了这么多年医改,还是看病难,“三甲医院车水马龙,人满为患,医生加班加点,患者抱怨不断。”在范利委员眼中,“四个不变”是最根本的原因。

“好的医疗体系应该是正三角形,也就是处于底座部位的社区医院主要治常见病、小病,而塔尖部分的大医院则专攻疑难杂病。可现在正好反了,因此这第一个不变就是医疗资源总量不够、分布不均的形式没有变。”范利称,根据今年社会科学院公布的报告显示,目前我国城市人口平均拥有的医疗资源是农村人口的2.5倍以上,差距非常大。

第二则是医疗资源质量不高的形势没有变。范利总结,尽管现在国家投巨资改善社区和农村医疗水平,但地区优质资源的分布情况差异还是非常大。第三则是患者盲目就医的情况没有变。迷信大医院,不管小病大病都往大城市跑,结果不仅耽误自己的病情,也导致大医院超负荷运转。最后则是慢性病快速攀升的状况没有变,心脑血管病、肿瘤等慢性病不降反增,也成为老百姓看病贵看病难的主要原因。

范利建议各大医院的院长应该共同协商,做好加减法。“我们做了调查,解放军总医院门诊中20%的患者其实没啥病,疑神疑鬼害怕得病来做检查,”范利认为,对于这部分人应做减法引导去健康中心查体,不要去增加门诊压力。另一方面,对于疑难病症则要加大力度,形成多学科救治,使病程缩短,“我们解放军总医院已经实施联合门诊制度,病人不用来回折腾挂多科,浪费金钱和时间。应建立关联学科、姐妹学科,优化一站式服务。”

范利感慨,现在很多医务人员忙于治已病和写论文,没有太多时间去宣传治未病知识,这的确是一种很不正常的现象。

(运营:赵瑞)

网友评论

  • 微信

    因专业而信赖

  • 微博

    微健康,随时随地不随意

  • 手机报

    轻松看健康

×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