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疾病 > 癌症 > 预防复发 > 正文

院士谈肿瘤防控

2018-04-25 14:11:12来源:健康时报网|分享|扫描到手机
阅读提要:国家癌症中心、中国抗癌协会、中国癌症基金会主办,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承办的“2018年全国肿瘤防治宣传周活动”上,四位院士研讨分享了肿瘤最新热点、难点以及防治经验。

相关阅读:国家癌症中心、中国抗癌协会、中国癌症基金会主办,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承办的“2018年全国肿瘤防治宣传周活动”上,四位院士研讨分享了肿瘤最新热点、难点以及防治经验。

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病因及癌变研究室主任林东昕:

基因检测

不建议所有人都来查

肿瘤形成原因很复杂,除环境因素、不良生活习惯外,还包括遗传因素,可以说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对于基因技术筛查肿瘤虽能预测是否存在与肿瘤相关的基因突变,但这部分是“特定人群”,比如有肿瘤家族史的人,而不是所有的健康人都把基因检测作为癌症初筛的一种手段,更何况即使存在基因突变也不代表一定会得癌,还有后天不良因素影响,同时基因测序是比较前沿技术,还在不断完善和发展中。

对于“特定人群”的基因检测,林东昕院士解释说,携带特定基因突变人群在形态改变前就已经出现分子层面的改变,通过基因检测技术可发现相应遗传因素,再结合影响肿瘤发生的特定环境因素,寻找某种肿瘤的高风险人群进行早期干预。

事实上,目前临床中的基因检测技术,更多是帮助肿瘤医生针对不同分子变异类型的患者,选择适合他们的治疗方案。

中国工程院院士、我国著名肿瘤病因学专家程书钧:

降低死亡率

提倡消化道肿瘤筛查

“如果重视对消化道肿瘤的筛查和早诊,未来5~10年我国肿瘤的总体死亡率可能下降。”中国工程院院士程书钧认为,消化道肿瘤的防治应是日后防控的重点,个人和国家都应该重视。

原因是针对胃癌、结直肠癌等消化道肿瘤有着成熟的早诊早治技术。比如,食管镜、胃镜、肠镜等检查手段都可发现早期病变;内镜黏膜切除治疗癌前病变和早期食管癌,可将患者的5年生存率提高到90%左右。与此同时,消化道肿瘤占到我国所有癌症总数40%,患病人数众多,早诊早治会大幅提高更多患者生存率。

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肿瘤内科主任医师孙燕:

治癌,国内水平并不比国外差

孙燕院士对于不少人鼓吹的国外治癌症技术好的说法,直言是一个认知误区。

孙燕院士举例道,如食管癌、鼻咽癌、肝癌的治疗,这些肿瘤在欧美国家都比较少见,国外很多头颈方面的专家,一生只看过几例鼻咽癌,我国医生的临床经验远远比他们丰富。事实上,国内医生的手术量、病人量远远多于外国的医生,治疗技术并不差。

此外,为促进和提高国内肿瘤规范治疗的水平,孙燕院士早在20年前就牵头发起成立了中国临床肿瘤学会(COSO),目前已经成为全球第三大学术组织,国际先进的诊疗指南和技术都被引入我国临床中。

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院长赫捷:

防控肿瘤,建立国家级大数据平台

如何有效地进行肿瘤防控,中国科学院院士赫捷介绍了国家癌症防控战略计划。首先,以国家癌症中心为主导,建立全国癌症防控网络体系,目前全国19个省已经建立了省级癌症中心,还有15个省级的防控办公室,网络基本形成。其次,建立完整肿瘤登记制度,目前550多个肿瘤登记点,覆盖人口4.3亿,居全球首位。

还有就是建立完善的肿瘤预防体系,进行防癌知识宣传,全民癌症防治核心知识知晓率达到60%。同时还要建立完善的早诊早治制度,目前该项工作已在16个省市的城市地区广泛开展;建立完善的规范化诊疗制度。目前,国家级肿瘤大数据平台都在有条不紊建设中,将更精准反映中国癌症的整体负担情况。白轶南/整理

(责任编辑:吴茜茜)

网友评论

  • 微信

    因专业而信赖

  • 微博

    微健康,随时随地不随意

  • 手机报

    轻松看健康

×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