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移植手术是器官移植当中最难操作的手术之一。有人疑惑,爱心人士捐赠了肺,为啥移植还是这么贵?
“器官是无价珍宝,爱心人士捐出自己的肺,我们要保证它的活性,让受者能接收到这份爱心。这个过程中就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中日友好医院胸外科主任、肺移植科主任梁朝阳解释,在爱心人士去世后,需要呼吸机、各种药物等维持机能的活性。
供体从捐献者体内移出后,还应在最短的时间内让离体的器官保持活性,尽快转运给受者,在这个转运过程中,需要采取一些特殊的方法保存供体。
而在移植手术过程中,同样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由于很多肺移植患者的胸腔都是粘连的,这就给切除病肺带来的难题,既要保证病肺完整,不伤及周围其他组织,同时将新肺植入后,还能保证血管支气管的吻合。”梁朝阳说,术后还应该预防感染和排斥反应。更要注意保证移植肺后功能重建,保证肺功能的正常运行。
肺移植,作为慢阻肺、肺纤维化、肺动脉高压、弥漫性支气管扩张、尘肺病等疾病进展到严重阶段时唯一有效的治疗手段,被视为很多患者的救命稻草。目前,全球基本上每年完成的肺移植的总数大概在4000~5000例,我国去年的肺移植数量已经超过了700例,也就是说,我国的肺移植数量在全球已经占了相当大的比重。
符合肺移植适应症的患者主要有:预计生存期不足两年,疾病内科治疗无效,肺部病情进展加速,氧气依赖或需要呼吸机辅助呼吸,活动耐受度明显下降,生活质量差,有些病情如卧床不起,动则胸闷气喘,更需尽早行移植评估。
“一般来说,医生评估供肺与受者是否匹配,会通过国际上通用的很详细的评分系统,其中包括了性别、年龄、身高、体重,还有血型匹配、白细胞配型,以及患者的病情,供体捐献的情况、现有病人的紧急程度等等。”梁朝阳表示,“目前,全世界肺移植的5年生存率,能达到50%以上。对于医生来说,肺移植的最终极目标并不是说手术成功、患者能下手术台、出ICU、出院。我想,肺移植的成功应该是让患者回归社会,恢复相对正常的生活,并且能尽可能长时间的维持相对正常的生活状态。”
链接:中日友好医院:有个肺移植多学科联合门诊
该门诊由肺移植中心、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胸外科、影像科、康复科、放疗科等相关科室的专家联合出诊,对病例进行询问、阅片、阅读既往病例资料、讨论等,利用门诊有限的时间和资料,给患者一个尽可能全面的、中肯的意见。
在肺移植MDT门诊,还有很重要的一个细节——“看病人”。由于就诊肺移植的很多患者都是终末期,病情不允许在亲自来到医院。所以大夫们也提醒家属在来医院门诊之前最好用手机录一些患者近期的视频,以让大夫便更好地了解患者的营养状况和目前的生活状况。这样才能更好地完善疾病的拼图、制订适合的诊疗方案。
此外,由于手术费用较高,在中日医院国际部肺移植MDT门诊,各位专家会和患者家属沟通移植的决心、经济状况、家人的关系等;考虑到其转运途中的风险,提出了中肯的建议;对于手术成功率的解释更是坦诚。同时,大夫们也强烈建议在经济充裕且有持续收入的条件下进行手术。
(运营:周学津)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