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慢病 > 心脑血管 > 治疗信息 > 正文

慢性病管理的“互联网化”

2020-11-19 13:15:17来源:健康时报网|分享|扫描到手机
阅读提要:11月2日,国家医保局发布新规,参保人在本统筹地区,因互联网+医疗服务复诊并开具处方发生的诊察费、药费,可以按照统筹地区医保规定进行支付。

(健康时报记者徐婷婷 实习记者谭琪欣)

来自浙江杭州的陈女士和老伴都患有高血压多年。一年前,陈女士的老伴突发脑梗造成左侧肢体偏瘫,由于二人家住在七楼且没有安装电梯,出门不方便,复诊以及康复护理成为头等难题。

为此,二人的签约家庭医生,杭州市下城区长庆潮鸣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全科医生给他们开具了慢性病连续处方,用药期间通过线上问诊实时了解病情发展,并通过“智慧云药房”调配药品,由第三方直接配送到家。

根据国家卫健委最新数据,全国目前已经有900家互联网医院,远程医疗协作网覆盖所有的地级市2.4万余家医疗机构,5500多家二级以上医院可以提供线上服务。

11月2日,国家医保局发布新规,参保人在本统筹地区,因互联网+医疗服务复诊并开具处方发生的诊察费、药费,可以按照统筹地区医保规定进行支付。

\

资料图片,金鹏摄

线上服务方便慢病患者

在杭州市下城区长庆潮鸣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附近居民如果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看病,即使忘带身份证和医保卡,但只要调出手机中的健康码,就可以在多功能自助机上直接扫码或者直接刷脸就诊。

“这里是典型的老年社区,老年人就诊复诊的需求大,我们也正在积极探索互联网医疗能够方便老年患者就诊的途径。”长庆潮鸣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主任周斌锋告诉记者,对于老年人,看病产生的费用如果不会用手机支付,只要在48小时内完成支付就不会影响之后的就医,还可以与子女的银行卡绑定,直接从绑定的卡上扣款。

随着分级诊疗的实施,慢性病市场逐渐下沉到基层,长庆潮鸣街道下辖的15个社区内,65岁以上老年人就有19286人,占辖区总人口的比例超过20%。从2020年的统计数据来看,该中心共管理高血压患者10209人,糖尿病患者3110人,慢性病管理是其中的一项主要任务。

WHO发布的数据显示,全球糖尿病患者从1980年的1.08亿人增至2014年的4.22亿人。在我们国家大约有1.2亿人患上了糖尿病。IQVIA数据显示,目前我国1.2亿糖尿病患者中只有800万是定期复诊患者。

通过互联网技术支撑进行慢性病管理的好处无疑是巨大的,也是政策所趋:今年3月《关于推进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间开展“互联网+”医保服务的指导意见》指出,对符合要求的互联网医疗机构为参保人提供的常见病、慢性病线上复诊服务;今年7月《关于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更好服务市场主体的实施意见》提出在保证医疗安全和质量前提下,进一步放宽互联网诊疗范围; 11月《关于积极推进“互联网+”医疗服务医保支付工作的指导意见》明确落实了互联网医疗的医保支付政策,鼓励互联网医疗开展慢病复诊、开具处方等。

业内人士认为,互联网医疗依托的是智能手机移动互联网络的覆盖,而慢性病患者群体中老年人占大多数,作为老年患者群体来说,他们还是倾向于回归线下的医疗机构。此外,慢性病也有其病程发展,仅依赖线上问诊场景难以准确对患者的病情发展做出判断,互联网医疗的本质必须是医疗,因此,依托于丰富的线下医疗资源的基层医疗机构具有天然的渠道优势。

慢性病管理的“互联网化”

《中国健康管理与健康产业发展报告(2018)》指出,我国慢性病发病人数在3亿左右,其中65岁以下人群慢性病负担占50%。多达数亿的慢性病人群,具有长期乃至终身的复诊、用药需求,客观上形成了巨大的健康消费市场,催生了互联网创业的新风口。

随着政策红利的进一步释放,行业巨大的市场潜力进一步被激发,入局互联网医疗的机构开始增加,相较于医疗机构等互联网医疗老兵,更多元化的机构开始进入这一领域,其中不乏互联网巨头和医疗信息化公司的身影。

京东健康、平安好医生等均有慢病管理的布局,通过在APP和服务平台上开通慢病管理窗口,覆盖心血管、糖尿病等多个慢病领域医疗资源,把慢病患者从线下吸引到线上。

2月9日,京东联合众多医药企业推出“慢病关爱计划”,以慢病复诊、送药上门为主要卖点;8月,京东健康高调推出全新服务产品——“京东家医”,主推家庭医生服务。一位京东健康内部人士提到,家庭医生是京东切入互联网医疗的一个切口,由此形成“医疗+医药”的服务闭环。天猫联合阿里健康启动“放心购药计划”,直接打出广告语,“3亿慢病患者的处方药可在天猫买”。

记者通过平安好医生微信小程序与某心内科专科医生沟通时,对方表示通过线上询问患者病情,综合患者上传的过往纸质病历判断,便可视情况开具电子病历,平台现在已经能提供药品购买与配送服务,且很多药品已经医保覆盖。

上述业内人士指出,慢性病是一种终身性疾病,是影响社会经济发展的重大公共卫生问题,已经成为全世界范围内最主要的疾病负担。借助互联网技术手段进行慢性病管理是必然的趋势,但是目前过热的市场预估并不现实,互联网慢性病管理仍需要进一步规范。

网友评论

  • 微信

    因专业而信赖

  • 微博

    微健康,随时随地不随意

  • 手机报

    轻松看健康

×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