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慢病 > 心脑血管 > 预防复发 > 正文

心律失常怎么治?是“抗”还是“调”

2020-11-14 15:40:35来源:健康时报网|分享|扫描到手机

心律失常是心血管病里非常常见的临床症状。我国每年有50万人左右可能发生心脏猝死,八成以上都是心律失常所致。只有早发现并规范治疗心律失常,才有可能防止心脏猝死悲剧的发生。

近日,同济大学附属东方医院心脏医学部执行主任、中华医学会心电生理与起搏分会基础研究学组副组长浦介麟教授做客《人民名医》直播间,为网友分享心律失常诊疗领域最新的治疗手段和药物选择,解答面对不同类型的心律失常应该如何治疗最为妥当等热点问题。

判断和检查心律失常,办法有很多

浦介麟教授说,生活规律是日常生活中一定要保证的,比如避免工作过劳,保持心态平和,有充足的睡眠,不抽烟、不喝酒等。同时还要留意发生心律不齐时的伴发症状:头晕、胸闷、胸痛、气急、多汗、颜面苍白、四肢发冷、长期咳嗽等。如果类似有这种感觉了,那你就要想想会不会有心律失常。

“曾有患者告诉很精准地会告诉我,中午吃完饭的时候或者晚上睡觉感觉心脏咯噔一下。我一听就是有早搏发生了”浦介麟教授说,“还有一些人会有头晕的症状,因为心脏收缩的时候心房心室的顺序被打乱了,本来应该心房先收缩把血流挤到心室里面,心室再收缩喷到动脉里去。如果有了早搏,心房收缩的时候心室也收缩了,因为他早搏,这样心房的血流不到心室里面去,它就要回流。回流右心房的血回到头里面去,所以要引起头晕,左心房的血要回流到肺里面去,要引起胸闷,会引起不典型的这些症状,这个就也要看人的一种耐受力,有的人是很强的,有点胸闷他好像无所谓,感受不到。”

浦介麟教授特别强调,在心律不齐或心动过速时只要做个心电图就基本能诊断。但是这些疾病的特点是随机、散发和偶然,发作时间不定,难以捉摸,发作时间也不一定很长,结果有的患者刚到医院甚至正准备去医院时,它就消失了。

针对于这种情况,浦介麟教授指出,患者发病时没做成心电图,不可能一直在医院等着发病,这时就可以带一个24小时动态心电图设备,记录24小时的心跳,就会有极大可能发现心律失常。

浦介麟教授介绍说,心律失常的患病类型有很多,有一些发生频率比较低的时间比较长的,有的要几个月犯一次,几年犯一次也有不同的监测手段,可以采取体表的粘在身上体表监测的,最长半个月一个月的。还有也可以植入性的设备,一个很小的仪器,植入在皮上,能够记录3—4年,这么长时间,三四年之内发生就可以知道了。所以对心律失常监测还是比较多的。

整合调律,中医给出更好的心律失常治疗药物

西药治疗心律失常主要有两大难题,其中心脏本身有病尤其是有心衰、心肌缺血这种病人用药比较难。“从心律失常的治疗原理来说,有器质性心脏病的病人,心律衰竭的病人,用抗心律失常的西药都会造成副作用,”浦介麟教授说,“药物本身会致心律失常,它可能本来是一个室型的,你用了西药以后,就会发生更严重心律失常,有一部分人用阻断剂以后早搏是没有了,但最后猝死了,这样很不值得。”

从理念来说,西药是抑制的,是“抗”心律失常的,而中医的理念是整合调节。浦介麟教授说:“中药是好几味药合起来的,中医看到你心跳慢,可是又有早搏,中医大夫就会放一部分治疗早搏的药材,再放一部分提高心律的药材,合起来以后的目的就是把这个人在多个方面不正常的地方帮你调节到正常”。

因此,应该重视中医药在上游治疗中的作用,发挥其整合调节的优势。由浦介麟教授参与研究的代表性通络中药参松养心胶囊是多离子通道阻断剂,可有效治疗窦性心动过缓合并心功能不全的室性心律失常。临床试验研究证实,参松养心胶囊在治疗心律失常的同时,可以提高心率,且不影响心功能。该药物已被我国多个专业指南共识共同推荐,并录入进西医《内科学》教材中。

最后,浦介麟教授也提醒大家要理解中西医药物的优缺点,正视中西药里面的长处和短处,“西药的长处就是治疗心律失常效果比较好,患者如果没有其他问题,完全可以承受西药的,西药还是好的。中药好处是比较温和,不是抗心律,而是调。尤其是针对老年人吃西药受不了的,或者不适合长期吃西药的情况,要注意西药有副作用,就可以先尝试中药。作为一个常见的病症,如果中药能够解决问题就可以选择中药来对症治疗。作为我们祖国的传统医学,中医药有很好的临床效果和治疗理念”。

网友评论

  • 微信

    因专业而信赖

  • 微博

    微健康,随时随地不随意

  • 手机报

    轻松看健康

×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