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活动 > 活动回顾 > 正文

疫情后更需关注精神心理问题,防抑郁三症状早识别

2020-10-10 16:34:06来源:健康时报网|分享|扫描到手机
阅读提要:10月10日是世界精神卫生日,今年的主题为“弘扬抗疫精神,护佑心理健康”。由人民日报健康客户端、健康时报联合主办,京东健康协办,灵北中国支持的“精神健康人民安康——2020 世界精神卫生日绿丝带主题科普活动”于10月10日启动,活动邀请全国精神疾病领域的专家做客人民日报健康客户端,为网友带来最权威的精神疾病科普知识。

10月10日是世界精神卫生日,今年的主题为“弘扬抗疫精神,护佑心理健康”。由人民日报健康客户端、健康时报联合主办,京东健康协办,灵北中国支持的“精神健康人民安康——2020 世界精神卫生日绿丝带主题科普活动”于10月10日启动,活动邀请全国精神疾病领域的专家做客人民日报健康客户端,为网友带来最权威的精神疾病科普知识。

疫情过后,心理问题需要更多关注

抑郁症是一种复杂的多维度、异质性精神障碍疾病,WHO报告显示,中国有超过5400万人患有抑郁症,占总人口的4.2%。“中国国家精神心理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一项涵盖5万余名居民的线上调查显示,疫情期间普通人群中抑郁、焦虑、失眠以及急性应激症状的发生率为30%左右,其中前线工作人员、慢性病患者等特殊人群的心理健康状况更是令人堪忧。”中国科学院院士、北京大学第六医院院长陆林院士介绍,抑郁症会对患者的工作、学习、社会生活都造成严重影响,除了控制患者的抑郁症状,更要尽早关注并鼓励患者尽快恢复其正常的社会生活和生活节奏,特别是在后疫情时代。

9月11日,国家卫生健康委办公厅发布了《探索抑郁症防治特色服务工作方案》,提出加大对青少年、孕产妇、老年人群、高压职业人群等抑郁症防治重点人群干预力度。将心理健康教育作为中学、高等院校所有学生的必修课,各个高中及高等院校将抑郁症筛查纳入学生健康体检内容。

“我们很高兴看到国家卫生健康委最新推出的对于抑郁症防治、改善精神心理健康的工作方案。工作方案为提升疾病意识和治疗制定了目标,尤其针对是青少年、孕妇、老年人和从事高压职业的人,这也是灵北最关心的目标人群。”灵北中国总经理戴麓然女士(Lorena Di Carlo)表示,“绿丝带精神卫生科普活动集合了政府、专家、媒体等各方的共同努力,在过去几年里,覆盖了相当广泛的人群,他们需要精神健康方面的帮助。让我们一起为所有人的精神健康做出改变,让每个人都能做最好的自己。”

三症状早期识别抑郁症

“抑郁症有三大类主要症状,第一个是核心症状,表现为心情低落、动力不强、兴趣丧失等;第二个是躯体症状,包括失眠、头疼、心跳过速、食欲不佳等;第三个症状是认知症状,表现为注意力不集中、执行力下降、记忆力下降等。”北京回龙观医院党委书记杨甫德教授提示,“如果这些症状持续存在2周以上,就要警惕患有抑郁症的可能。这时如果工作、学习、生活也因此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应及早前往精神专科医院或综合医院的专科门诊进行正规诊疗。”

同时,杨甫德教授提醒要警惕抑郁症的认知症状对日常工作学习生活带来的影响,“很多人都知道心情压抑、愉悦感缺乏、兴趣丧失属于抑郁的情感症状;对失眠、头疼、心跳过速、食欲不佳等躯体症状的认识也在慢慢加强,但是认知症状往往容易被患者忽略。且认知症状可早于抑郁症的其他症状出现,会严重影响患者的社会功能。”

恢复社会功能是治疗终极目标

抑郁症是可治的疾病,它和许多躯体疾病是一样的,在得到有效治疗后,可以缓解和康复,可以恢复病前的家庭功能与工作职能。治疗目标不仅仅是为了消除症状,避免复发,还要让患者能够恢复社会功能,回归正常的工作和生活。

“大部分药物是安全的。一些人会因担心药物的副作用而拒绝服药,其实治疗抑郁症的药物有很多种,大多数药物的副作用可控,医生会根据患者个人情况为其选择最合适的药物,所以一定要听从专科医生的建议。”陆林院士强调,如果治疗痊愈后,患者也要保持良好的生活规律、坚持适当锻炼、睡眠充足,降低复发的可能。

“患者及其康复的可能性应该是一切治疗措施的出发点。 在丹麦,我们非常重视精神健康,但是对精神疾病患者还是需要付出更多努力。比如,太多精神疾病患者在日常生活中仍然会遭受歧视,患者有病耻感。因此,这一挑战也成为中丹两国卫生合作的重点领域。我们期待与中国同行分享在如何改善精神疾病治疗方面获得的知识和经验。”丹麦卫生部长马格努斯· 休尼克在谈到中丹两国应对精神健康挑战的经验互享时如是说。

网友评论

  • 微信

    因专业而信赖

  • 微博

    微健康,随时随地不随意

  • 手机报

    轻松看健康

×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