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时报检索 > 人民日报健康客户端 > 正文

推动《国家全谷物行动计划》实施,对话谭斌研究员

2025-01-09 22:54:59来源:人民日报健康客户端记者 乔靖芳|分享|扫描到手机

“力争用10余年时间,大力提升我国居民的全谷物消费占比。”2024年12月24日,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等七部门联合发布《国家全谷物行动计划(2024-2035年)》。这是国家层面首个以一类食物“命名”的行动计划。

全谷物行动为何如此重要?行动计划重点要解决哪些问题……1月9日,《国家全谷物行动计划》推动者、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科学研究院首席科学家谭斌在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新闻通气会上作了分享。

人民日报健康客户端:实施国家全谷物行动计划,重要意义体现在哪里?

谭斌:全谷物是指仅去除外壳等不可食用部分后保留的完整颖果籽粒,拥有完整的胚乳、胚和种皮的谷物或假谷物,常见的糙米、燕麦、玉米、薏仁米等都属于全谷物。因此,一方面,全谷物加工过程中出品率高,可以节粮减损,提升粮食安全保障水平;另一方面,全谷物最大限度地保留了谷物中天然的膳食纤维、微量营养素及生物活性物质,有利于促进营养均衡消费。对于解决我国的粮食供需紧平衡、“隐性饥饿”问题突出等方面,都有重要意义。

人民日报健康客户端:国家全谷物行动计划,重点要解决哪些问题?

谭斌:重点就是要促消费。目标是到2035年,人民群众对全谷物认知水平明显提高,全谷物在居民膳食消费中的比重明显增加,全谷物消费水平基本与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匹配;适应居民营养健康需要的优质全谷物产品更加丰富,全谷物食品供给和消费实现动态平衡,形成链条完整、结构合理、供需适配、持续升级的全谷物产业发展格局。

人民日报健康客户端:提高我国居民全谷物消费占比的堵点在哪里?

谭斌:当前我国全谷物消费占谷物消费的比例还不足1%,堵点主要表现在消费者“不愿吃、不愿买”。近年来,针对主食消费出现一些误解和误区,很多年轻人甚至不吃主食,谷物供能占膳食总能量的比例逐年下降。而且,因为精制谷物比全谷物口感更好、更易保存,消费者不了解全谷物的健康益处,长期以来,我国居民已经形成“精米白面”的精制谷物加工与消费习惯,消费者“不愿买”全谷物,企业也“不愿产”。这样使得市场上的全谷物品类少,可供消费者选择的不多,形成恶性循环,进一步阻碍了全谷物的消费。

人民日报健康客户端:增加全谷物摄入,对维持人体健康有哪些具体的益处?

谭斌:全谷物是一个天然的“营养素包”,增加全谷物摄入对健康有很多益处,已成为全球学界的共识。全谷物中维生素B1、B2、叶酸、烟酸等B族维生素,及钙、铁、锌等矿物元素等微量营养成分,比精制谷物多40%-90%,在支持大脑功能、维持正常新陈代谢等方面起到关键作用;全谷物富含膳食纤维,日常膳食中用全谷物代替精制谷物是一种简单高效地增加膳食纤维摄入量的方法;适当的全谷物摄入,有助于降低2型糖尿病、心脑血管疾病、某些癌症等慢性病患病风险和全因死亡率。

人民日报健康客户端:如何打消大众对全谷物“不好吃”的疑虑?

谭斌:很多人觉得全谷物“不好吃”,是因为印象里全谷物不好煮、煮不烂、口感粗糙。其实,现在借助压力锅等烹饪工具,可以把全谷物饭煮得很软烂。而且,现在市面上的一些全谷物食品,通过现代化的加工技术,比如挤压、酶解、发酵、发芽等,可以改善全谷物的口感,实现美味和健康的平衡。对于消费者来说,要尝试打破对全谷物的这些固有印象,从少量开始,慢慢适应全谷物的口感,养成习惯,就会爱上它。全谷物本身就比精米白面有更好的风味与质感,谷物种皮和胚中富含健康脂肪和一些脂溶性风味物质,使全谷物比精制谷物吃起来更有麦香和饭香,膳食纤维的存在让全谷物更有咀嚼感,吃饭体验感更立体多样。

(责编:荆雪涛)

  • 微信

    因专业而信赖

  • 微博

    微健康,随时随地不随意

  • 手机报

    轻松看健康

×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