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时报检索 > 人民日报健康客户端 > 正文

世界心脏日丨冠心病防重于治!防好“伤心三合症”

2024-09-30 13:05:45来源:人民日报健康客户端|分享|扫描到手机

“冠状动脉是维持人体心脏跳动的关键保障,在危险因素的刺激下可能出现动脉粥样硬化等,将对冠状动脉产生不良影响,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则是最为大家熟知的‘伤心三合症’。”9月29日是世界心脏日,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心血管内科副主任、主任医师侯静波接受人民日报健康客户端采访时表示,冠心病“防大于治”,治疗绝不仅仅以通血管为目的,而是要以预防心血管事件发生为目标。

\
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心血管内科副主任、主任医师侯静波。受访者供图

侯静波介绍,冠状动脉最常见的就是由于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狭窄或堵塞。动脉粥样斑块形成分为两种状态,一种是固定的狭窄,剧烈活动下会引发心肌缺血,还有一种是不稳定的状态,也就是动脉粥样斑块在高血糖或者高血压刺激的情况下,引发斑块破裂,形成血栓,造成突发性的急性心肌梗死或猝死。

“在这些危险因素中,冠心病患者有大概三分之二伴有糖尿病或糖代谢异常。从治疗手段而言,对于合并有糖尿病的冠心病患者,由于病变弥漫、血管更狭窄,包括球囊扩张、支架植入等的单纯的介入治疗效果不好。它暂时解除了狭窄,改善了缺血症状,但对死亡率下降并没有明显的改善。”侯静波建议,此类患者应尽早控制血糖,以避免心脑血管出现比较严重的病变;即使是介入治疗后,也要关注长期的维稳和预后,预防再发事件,以恢复血管的生理功能作为终极目标。

提及血糖的管理,侯静波强调,控制血糖的真正目标是降低心脑血管事件率和死亡率。有心血管获益的血糖控制,才是临床医生最希望达到的目标。合理用药是很关键的环节,如GLP1受体激动剂或SGLT2抑制剂类药物,控制血糖的同时,使患者心血管获益。

对于冠心病患者,防大于治。侯静波认为,全方位的综合管理理念需要进一步普及。从患者角度而言,要以改善心血管事件为目标地控制使血糖达标、控制血压、对血脂进行危险分层等。患者需要明确,治疗绝不仅以通血管为目的,而是要以预防心血管事件发生为目标,减少心肌梗死和猝死等事件的发生几率。

(责编:荆雪涛)

  • 微信

    因专业而信赖

  • 微博

    微健康,随时随地不随意

  • 手机报

    轻松看健康

×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