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吸气!坚持,坚持,坚持......吐!好的,放松。很棒了这次,您休息下,一会儿咱们再来一次。”
这段对话不在运动赛场,而是发生在医院的肺功能检查室。相较于其他科室,肺功能检查室总是很“热闹”,医生一次次给患者“加油打气”,希望患者能一次“成功”,顺利完成检查。
今年7月,国家卫健委等13部门联合印发的《健康中国行动——慢性呼吸系统疾病防治行动实施方案(2024-2030年)》提出,要推动将肺功能检查纳入40岁及以上人群常规体检内容。提倡40岁及以上人群或慢性呼吸系统疾病高危人群每年检查1次肺功能。然而,相比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疾病筛查方式的广为人知,作为呼吸系统疾病最基础的诊断和筛查方法,肺功能检查不管是大众的知晓程度还是接受度都很低。
北京市东城区和平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全科护师田晓静(左)在指导老沈(化名)做肺功能检查。杨晓露 摄
配合这么难?肺功能检查仍未被广泛接受
“肺功能检查是完全无创的,流程也不复杂,但很多患一听要检查,直接就拒绝。”北京市东城区和平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全科主任医师徐薇告诉记者,每天最多能遇到1-2个肺功能检查的患者,也都是医生根据病情要求患者做检查,几乎没有主动来做检查的患者。北京胸科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主任医师叶寰还分享了一个有趣现象:越是做过肺功能检查的患者,反而越不愿意再次做。
在和平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记者遇到了十年慢阻肺患者老沈,第一次听说要做检查,老沈也很不愿意,希望医生给他开药就好。徐薇告诉他这个检查能让医生更精准掌握他的病情发展情况,有针对性的调药,自此每年医护人员都会提醒他定期来做肺功能检查。
“我做过很多次肺功能检查了,我觉得配合起来不困难。”检查前老沈信心满满地告诉人民日报健康客户端记者。
“叔叔,刚刚这样不行,您看我示范,您要想象把这张纸吹走,不能慢慢吹,咱们再来一次。”
检查并不像老沈想的那么“简单”,前后用了近30分钟,他终于完成了检查。“有时候医生让我吐气还是呼气,我总忘。”老沈有点不好意思地笑了。
和平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全科护师田晓静告诉人民日报健康客户端记者,每次肺功能检查几乎都在20分钟以上。一些肺功能比较差,或年龄比较大甚至有认知障碍或的患者,检查耗时很长,甚至无法完成检查。“肺功能检查必须严格按照操作来才能反映肺部的真实情况,对很多老年人来说配合起来比较困难。还有的患者肺部情况比较严重,吹气时会忍不住剧烈咳嗽,也会导致这一次的检测失败。”
检查不能省!肺功能检查是哮喘、慢阻肺等疾病的诊断金标准
“肺功检查很重要不能省,因为很多气道性疾病都要靠肺功能来确诊。”叶寰举例,比如很多轻中度哮喘,CT上没有影像学特征,但临床症状又很重,就必须要通过肺功能检查来明确是哮喘还是慢阻肺,如果是哮喘是什么类型的哮喘。
徐薇介绍,根据《中国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基层诊疗与管理指南(2024)》,建议40岁以上,以及有慢阻肺家族遗传史、吸烟史等高危人群,每年做一次肺功能检查,已经确诊的慢阻肺患者也要定期复查,监测病情进展情况。“像老沈,我们每年要求他来做肺功能,就是判断他的病情是否有变化,原来的治疗药物是否还有效,同时叮嘱他要改善生活习惯,近几年他的情况也越来越好。”
叶寰也坦言,因为宣教不够,不管是基层医生还是老百姓对肺功能检查的重要程度认知还不够,这些年各大医院的呼吸科也开始努力加大宣传。“我们经常到基层义诊,对医生和患者做宣传教育,也会带上便携式肺功能检测仪,在当地展开筛查。对于不具备肺功能检查条件的基层医院,也可以通过转诊的方式,到上级医院来做检查。”
“虽然肺功能检查有时候配合起来比较困难,但我们医护人员不怕麻烦,都会很耐心地一次次讲解、示范,辅助患者顺利完成检查。检查室也为患者准备了示范图示,这个检查过程其实并不痛苦,希望大家也不要抵触。”田晓静说。
(责编:荆雪涛)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