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天半的时间,三场DRG/DIP付费2.0版分组方案解读会,三场视频直播传播量达1200余万。
8月4日12时,国家医保局DRG/DIP2.0版分组方案直播三场解读会收官,百余位全国医疗机构代表们互相道别。国家医保局 “开门办会”的首次直播活动画下圆满句号。
首次尝试直播讲政策,国家医保局有着怎样的考量?如何直面改革中的痛点难点?对此,人民日报健康客户端专访了国家医保局医药管理司司长黄心宇。
人民日报健康客户端:自7月23日国家医保局发布DRG/DIP2.0版分组方案以来,业内高度关注新方案带来的变化、影响,国家医保局选择在这个时间点“开门办会”有哪些考虑?
黄心宇:医保支付方式分组方案产生和调整是一项专业性技术性很强的工作,离不开医疗机构、医务人员的支持、配合和参与。医保支付改革启动试点至今已经取得了明显的成效,但我们也关注到,很多医疗机构、一线的临床医生、地方医保部门的工作人员对于医保支付方式改革的目的、初衷、措施、方法等等,并未充分了解。
医保医疗协同,是关系我国医保支付方式改革成败的关键。要让医保支付方式改革真正地落下去,医保必须争取医疗机构相关主体的理解和支持,形成多方拧成一股绳的合力,所以我们发布DRG/DIP2.0分组方案时,就特别重视新方案的宣传解读和培训工作。要争取更广泛的理解,国家医保局必须要用喜闻乐见的方式主动走到群众中去,主动地把桥梁搭起来,因此才有了第一次“开门办医保”“直播讲政策”的尝试。
从发出面向全国征集现场听众的通知,到报名截止的三天时间内,我们就收到了几百份报名自荐表,大家的积极性非常高,既有医院的管理者,也有临床一线医生等等,由于场地限制,最终筛选了将近200位现场听众。初期,我们也有担忧,但从实际过程来看,这个开门办会的尝试非常成功。在现场面对面交流的过程中,我深刻体会到了医疗界对医保支付改革的热情和理解,他们同时也提出了很多关于改革如何因地制宜落地执行的中肯意见,我相信这是一次很宝贵的坦诚交流的机会。
希望今后整个医保系统,都能够建立起与医疗界常态化的友好沟通机制,通过医保医疗协同,更好地解决事关人民健康的种种问题,推进支付方式改革。
8月4日12时,国家医保局DRG/DIP2.0版分组方案直播三场解读会收官。国家医保局医药管理司司长黄心宇(一排中)、医保中心副主任王国栋(二排中)与参会代表、媒体支持单位人民日报健康客户端代表现场合影。
人民日报健康客户端:此次更新的2.0版最大的亮点是什么?又是如何根据问题导向,回应临床需求的呢?
黄心宇:在内容上,2.0版最大的调整是细化、完善了临床呼声比较大的几个分组,其中,DRG2.0版分组重点对临床意见比较集中的重症医学、血液免疫、肿瘤、烧伤、口腔颌面外科等13个学科,以及联合手术、复合手术问题进行了优化完善;DIP2.0版病种库则针对临床反映的DIP1.0版病种库中缺少肿瘤基因治疗分子治疗、免疫治疗以及部分放射治疗等情况,根据实际数据增补了对应病种,分组更加精细,覆盖更加全面。
在配套机制上,2.0版本的方案既有完善,也有创新。其中,针对医疗机构比较关心的一个是特例单议机制,新方案明确要用好特例单议机制,通过将比例量化、程序规范化、政策透明化,使得特例单议更具操作性。比如方案提出原则上不超过DRG出院总病例的5%或DIP出院总病例的5‰,同时要求地方医保部门定期组织临床专家进行审核评议,定期对审核情况进行公告。这一改进,正是为了消除此前部分医疗机构存在的收治危急重症病例的后顾之忧。
在方案调整的过程中,一线临床专家始终深度参与。我们先后组织700余名专家参与了30多场临床论证会,DRG核心分组由临床专家主导,充分尊重专家意见。每个分组大类的讨论都由中华医学会、中国医师协会的专家牵头,论证意见来自专家们丰富的理论知识和多年的临床实践,论证意见代表临床现实需要。在专家论证有了初步结果之后,我们汇集了5000多万条病例数据,有近百名统计专家对数据进行分析验证,把验证的结果与临床专家再进行高频次沟通,双方争取形成最大的共识,在这个基础上,才形成了最终的DRG2.0版分组方案。
人民日报健康客户端:您如何看待近期针对医保支付改革的一些争议?DRG/DIP2.0的发布能不能解决现阶段的矛盾?
黄心宇:医保支付改革牵涉的利益主体众多,事物发展也有一个过程,有矛盾、有争议是难免的,积极面对、解决每个阶段的不同矛盾,医保支付改革才能向纵深推进。
针对现阶段改革出现的一些问题,DRG/DIP2.0版本作出了回应:比如,针对患者担忧的医保支付改革会不会影响患者权益、导致医院推诿重症患者的情况,目前各地特例单议机制的申请通过率已经超过了90%,印发2.0版本的《通知》进一步完善,使得特例单议更具操作性、更容易落地,确保医疗机构愿接愿治、能接能治;针对医疗机构的资金压力,《通知》也提出了预付金的机制,未来我们会着重关注预付金机制的落地,支持医疗机构的运行,减轻他们的资金压力。
医疗的问题很复杂,没有一步到位的解决方法,需要医保、医疗的协同和全社会的共同努力。我们有信心,通过完善医保医疗协同,加强交流沟通,一定能够增进理解互信,推动改革纵深发展。
人民日报健康客户端:DRG/DIP分组方案这次迭代距离上一次过去了两年多,这一更新频率是如何确定的?
黄心宇:DRG/DIP分组方案根据临床的呼声、学科发展需求进行动态调整,是完善医保支付改革的必然要求。根据国际经验,DRG/DIP分组方案一般需每隔1-2年进行动态更新,考虑到我们国家的实际情况——地域广阔、医疗机构情况复杂,采用2年一调整的频率是比较合理的。
我国DRG/DIP分组方案1.0版于2019年发布,于2021年更新至1.1版本,再到如今更新的2.0版本,基本上已经形成了2年一次动态调整的模式,其中,相比于上一次的调整,2.0版的变化是比较大的。下一步,国家医保局将会通过出台管理办法的形式,建立一个规范化动态化的DRG/DIP分组方案调整机制,将方案调整的频次、程序等等相对固化下来。目前来看,我们的方案调整机制是问题导向,这些问题基本来自地方医保部门和临床医生,最终的目的是为了回到临床、指导临床。
(责编:荆雪涛)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