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8日至10日,由国家药典委员会、中国科学技术馆、中国中药协会主办的诗韵端午百草香暨“澄古观今向远行·端午节”中药文化与合理用药公益科普宣传活动在中国科学技术馆举行。
主办方向人民日报健康客户端记者介绍,此次是该项目第二年举办,旨在通过寓教于乐的体验,科普中药知识,传播中药文化,宣传合理用药理念,让中医药走进小朋友心中,让中医药文化更好地传承,走向未来,活动主旨定为“向远宣”,也正是此内涵。
此次活动设置了唐代药王孙思邈“虎守杏林”中医药故事小剧场、中药元素古诗词问答与专家讲解、中药材标本制作等环节,还有多样的体验任务,如古法手工制丸、装香囊、制作五彩绳、认戥子、中药贴画等,让小朋友在欣赏故事、品读诗词、体验手工的过程中,寻找到、学习到中医药文化。
6月8日,在活动现场,家长陪伴小朋友制作中药材标本。李益萌 摄
人民日报健康客户端记者看到,在体验互动区,摆放着印有中药名称、功能、主治的卡片,小朋友用中药材贴制“画作”;也有家长拿起戥子,向孩子介绍秤杆、铜点刻度、戥盘的使用方法和原理;还有些小朋友选择用喜欢的串珠制作辟邪纳福、蕴含五行观念的五彩绳,了解端午习俗,也戴上对平安的美好祝愿。
“壁虎!”“这是中药蛤蚧,不过确实是壁虎科的。”“牡丹花!”“牡丹的干燥根皮可以入药。”在悬浮着满满的中药图片与名称的大屏前,小朋友们点击着吸引自己的图片,广州市药品检验所主管中药师翁妙龙一直倾身耐心讲解。
6月8日,广州市药品检验所主管中药师翁妙龙(左)在活动现场向小朋友讲解中药肉豆蔻。李益萌 摄
翁妙龙向人民日报健康客户端记者介绍,中药数字互动平台可展示300余种中药材,结合现代科技手段,展示中药材基原、功效、主治、应用等。“如果形式比较单调,小朋友可能没什么兴趣。但通过此互动平台,他们可以亲自动手触摸,主动去看,这些中药材长什么样子,药用的时候叫什么名字,有什么功效,寓教于乐。孩子们对中药感兴趣,自己动起手来,有时候学得比大人还快。”
中国科学技术馆相关负责人表示,“这是一次特别有意义的活动,聚焦少年儿童,宣传中药文化,展望未来科技,对孩子们的未来产生深远影响。”据悉,小朋友们在此次活动中制作的中药材标本相框,会在6月9日至10日于中国科学技术馆主展厅一层“华夏之光”展厅中医药区进行中草药标本文化展示,向更多小朋友传播中医药文化,参观小朋友数量估计可达万余人。
(责编:荆雪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