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时报检索 > 人民日报健康客户端 > 正文

五一假期的北京朝阳医院急诊医学科

2024-05-02 11:45:00来源:人民日报健康客户端记者 徐诗瑜/文 牛宏超/图|分享|扫描到手机

“咚、咚、咚,一摸脖子,就是心脏狂跳的声音”“刚开始是晕,然后是麻,右手麻得尤其厉害,说话也不利落了”“120到之前一直抱着盆子吐血,哗啦啦地,一下子就是一整盆”……

5月1日,假期第一天,北京朝阳医院急诊医学科的医护们却没有因为假期而轻松。脑梗、心梗、肺部感染、消化道出血,患者不时地送到急诊。

“一天大约接诊300多人,抢救室最多容纳50位患者。”对于在北京朝阳医院急诊医学科抢救室工作了18年的医生佟楠来说,“五一”和其他日子没有什么不同,一直紧张处理各种情况。

\
5月1日上午10时,北京朝阳医院急诊医学科抢救室佟楠医生(左二)和同事讨论患者病情。

急诊没有假期。

“急诊这个地方必须有人在。”佟楠上午8时到岗,到上午10时,接手了7位需要抢救的新患者。

93岁的张女士憋气严重,血氧饱和度只有82,只能戴着氧气面罩;89岁的李女士因血便被确诊为严重的消化道出血,不立即干预很可能造成缺血性休克;而50岁的赵先生则是因突发的胆管结石造成血压过低,因休克风险只能平躺在监护室内。

抢救室外,在急诊医学科工作7年的医生孙帅正为一名66岁的患者排查脑梗。在急诊医学科,医生需要在最短的时间内获取最多、最精准的信息。

“我头晕。”“是天旋地转的那种晕吗?之前晕过吗?”“还感觉麻。”“哪个部位麻?哪里麻得最厉害?”询问完基础病、慢性病史后,孙帅告诉患者:“攥攥我手。”以确定患者的握力、臂力。经过抽血、头部CT、心电图的排查,才能最终确定患者的情况。

\
北京朝阳医院急诊医学科输液区,护士宋伟朋为患者输液。

在留观区、采血室、注射室,医护人员正在各司其职。68岁的王先生是前夜因心力衰竭、肺部感染被送到抢救室的,因各项生命体征恢复稳定,即将转入留观区,王先生显得健谈:“大夫五一快乐!我今天是不是就能回家了呀?”

\
北京朝阳医院分诊台,工作人员及时按照患者的情况进行分诊。

佟楠嘱咐道:“今天还要去观察室看看病情有没有反复,没事了再考虑回去呢。对于患者来说,最大的心愿是能够健康回家,而对医生来说,最大的成就感是看到患者平安回家。“

\
北京朝阳医院急诊医学科抢救室佟楠医生正为患者听诊。

佟楠告诉人民日报健康客户端记者,急诊医生们能把患者一个一个从死亡线拉回来。而正是这种在生死边缘“救人”的工作,让人倍感振奋。

(责编:荆雪涛)

网友评论

  • 微信

    因专业而信赖

  • 微博

    微健康,随时随地不随意

  • 手机报

    轻松看健康

×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