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时报检索 > 人民日报健康客户端 > 正文

儿童绘画心理治疗:走进孩子的内心世界

2024-04-29 14:12:00来源:人民日报健康号:武汉市精神卫生中心|分享|扫描到手机
阅读提要:为了能够更好地与他们交流沟通、以及更好地帮助到他们,我们采用了绘画心理治疗与沙盘游戏治疗的模式。

(武汉市精神卫生中心 主管护师 谭倩茹 副主任护师 刘慧兰)入春以来,因各种各样的原因不愿意去学校上学,到武汉市精神卫生中心儿童康复部来咨询就诊的儿童越来越多。为了能够更好地与他们交流沟通、以及更好地帮助到他们,我们采用了绘画心理治疗与沙盘游戏治疗的模式。因儿童绘画心理治疗与成人绘画心理治疗有所不同,我们首先要了解儿童绘画的发展。具体分为:

1.涂鸦期(2-4岁)这个时期也叫乱画期,是儿童绘画的萌芽状态(乱画期的涂鸦并没有意义。他们的涂鸦行为是一种动作活动,在很大程度上缺乏视觉指引,仅仅是儿童对自己的动作所产生的作品的短暂兴趣。

2.前图式期(4-7岁)这个时期的孩子尝试用图形来表达大脑感知的事物,画中已经有了一些具象的尝试,由于综合概况能力较弱,只能画出人基本框架,只能象征性描绘。(在这个时间点上与皮亚杰提出的前运算阶段是相对应的。这个阶段孩子的画强调的是对世界以及空间的理,而语言表达在图像沟通的后期,因此绘画成了进入儿童心理的唯一途径。)

3.图式期(7-9岁)这个时期儿童思维活跃开始正真用绘画表现周围的事物,是扩展想象力的最佳时期。(这个阶段的儿童在心理层面已进入相应的潜伏期,是一个相当平静的时期。孩子画的往往并不是所见到的事物,而是他所理解的事物常常会采用重复的同一模式来表示环境中的关系,可能也只有颜色和大小上的差别。在该阶段的孩子的画中,事物的大小、比例等,往往取决于他们对该事物的情感因素。)

4.写实期(9-15岁)这个时期儿童由抽象画转为实写主义,关注所绘画事物的真实性(9岁以后的儿童有了结伴的概念,儿童画也具有了现实主义,对更多的细节都能够把握,对环境也更有感觉、感知的能力,对情感的表达也更流畅。9岁之后儿童的画,就很容易读懂。)。

掌握孩子绘画时期的心理特点及表现形式,遵循儿童自身的发展规律引导孩子发挥兴趣与特长绘画出孩子的另一种语言。

武汉市精神卫生中心儿童康复部作品
武汉市精神卫生中心儿童康复部作品

在绘画治疗中治疗师只需要的道具:彩笔、2b铅笔和一张A4的纸。他就可以在面对有困难的来访者时,利用艺术媒介的使用帮助来访者把他们的内心以艺术的形式折射给他们自己。同时可以帮助治疗师在不必直接受到情感侵袭的情况下仍然清晰地体会到来访者的心境,与来访者共情。

绘画治疗最初的治疗目标是利用绘画心理治疗的方法,为期来访提供自由和受保护的空间;次目标是指引加强和增进来访者与环境的情感联系,同时也可以为治疗师和来访者提供相互联系的机会;最终目标是利用潜在的信息,来帮助来访者完成她的治疗工作,让来访者脆弱的自我得以放心地表达出隐藏的情感内容。

案例:悠悠(化名),女,7岁,正上一年级。曾经活泼开朗的她,现在却内心抑郁痛苦,跟外界的交流除了肢体,眼神以外没有任何言语,面部表情眉头紧锁,愁眉不展,忧心忡忡。坚决不愿意去学校上学,妈妈只要谈到上学就会大哭奔溃。家属寻求到武汉市精神卫生中心儿童康复部,希望我们能够帮助到孩子。医生详细了解了悠悠的病史以后,决定采用绘画治疗的形式给悠悠进行心理治疗。

最初的几次绘画治疗结束以后,悠悠抑郁的情绪得到了明显疏解,人也开朗了很多,同时也有了一定的面部表情(开心,羞涩的微笑)以及简单的言语交流。现在每天下午能去学校完成基本的学习任务。在这个案例中,我没有对潜在发生的过程进行任何解释,而是利用潜在的信息来帮助来访者完成她的治疗工作,让她脆弱的自我放心地表达,同时让她抑郁的情绪有了宣泄的渠道。

本次案例我们通过来访者研究来展现艺术治疗和Richard Gardner的讲故事技术相结合的治疗方法。艺术的力量是不可忽视的,因为一幅画永远在述说真实想法。无论年龄还是能力如何,艺术永远不会说谎,它也许只反映了一个侧面,某个时刻或某个方面,但这反映出来的方面却是很真实的。

庄子说:至人用心若镜,不将不迎,应而不藏,故能胜物而不伤。艺术媒介发挥用心若镜的作用,它可以让来访者在没有言语的防御条件下,让他自由创作,如实反映“他”内心心灵。艺术打破人类的防御,让我们得以看到栖息在防御背后的心灵。有句话说“一幅绘画顶得上千言万语,不需要借助言语就可以感受其中的意义”。

(责编:荆雪涛)

网友评论

  • 微信

    因专业而信赖

  • 微博

    微健康,随时随地不随意

  • 手机报

    轻松看健康

×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