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高瑞瑞)“现阶段,全国急性胸痛救治网络覆盖面需进一步拓展。”3月4日,全国政协委员、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心内科主任医师霍勇告诉人民日报健康客户端记者,胸痛中心建设横向通过多学科联合诊疗,能够为急性胸痛患者提供快速而准确的诊断、治疗,有效提升患者救治效率,改善预后。
据国家卫健委医管中心、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指导成立的胸痛中心官网数据,截至2023年12月31日,全国共14123家二级及以上医院,有5725家胸痛中心注册,二级以上医院胸痛中心覆盖率为41%。
全国政协委员、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心内科主任医师霍勇
急性心肌梗死救治,需第一时间送到有救治能力的胸痛中心
全国人大代表、陕西省人民医院心血管内科主任医师寿锡凌在日常诊疗的过程中经常见到因为患者就诊不及时死亡的悲剧,她告诉人民日报健康客户端记者,当前部分基层医疗机构未能很好地缩短院前-院中急救转运时间及构建区域协同救治体系,未能在第一时间诊断及救治患者或将患者送到最近的有救治能力的胸痛中心,导致急性心肌梗死救治成功率不能进一步提高。急性心肌梗死是导致心血管疾病死亡率呈上升趋势的主要病因。
全国人大代表、陕西省人民医院心血管内科主任医师寿锡凌
胸痛中心数据显示,截至3月4日,全国胸痛中心注册医院共5768家,总启动建设量5438家,通过认证2660家,示范基地57家,其中标准版通过认证1273家,基层版通过认证1387家,各省通过认证数量排名前5的分别为河南、广东、山东、河北、云南。
指导符合条件二级以上医疗机构开展胸痛中心建设
如何进一步提升我国心脑血管疾病防治能力?打通胸痛救治“起跑第一公里”是关键。寿锡凌认为,如果救治单元及救治网点所在地区距离上级胸痛中心较远,当地应当按规定数量和质量标准为其配备急救车辆,使心梗患者得以快速转运。另外,相关部门设立专项资金为基层医疗机构配备“床旁肌钙蛋白检测”“心电图机”或“远程心电可穿戴设备”,并将其纳入上级胸痛中心“心电一张网”平台,从而能够实施远程心电图传输。同时,建议建立急性胸痛优先就诊机制,对需要紧急救治患者实施“先救治、后付费”。
霍勇建议,首先,应持续大力支持全国急性胸痛救治网络建设,指导符合条件二级以上医疗机构开展胸痛中心建设,一级医疗机构开展胸痛救治单元建设。其次,应依托省级胸痛中心联盟,建立省级胸痛中心质控专家团队,充分发挥心血管行业专家力量,以统一标准、统一平台,统一协调为原则,开展区域建设质控工作、确保胸痛中心同质化、高质量建设。应加强胸痛疾病知识普及,指导各级医疗机构开展相关科普工作开展,并持续提升大众对胸痛中心认识。
(责编:荆雪涛)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