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时报记者 高瑞瑞 赵萌萌)人民日报健康客户端根据国家药监局以及各企业公告不完全统计,恒瑞医药的硫酸艾玛昔替尼片、正大天晴药业的TQ-B3525片、海思科的HSK16149胶囊、科伦药业的泰特利单抗注射液......53款国产1类新药有望于今年内获批上市。
“一款创新药从前期研发到临床试验再到审批上市,可能需要十几年或二十年的时间。2023年创新药的审评审批是建立在5年甚至15年前。”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药品政策与管理研究中心主任陈昊告诉人民日报健康客户端记者,“自 2015 年药审改革之后,中国的临床试验申请与新药评审流程都大幅缩短,所以2023年创新药获批大幅上涨是2015年改革的结果。”
人民日报健康客户端记者注意到,在研创新药管线中,目前恒瑞有6款1类新药进入上市冲刺期。从治疗大类上看,抗肿瘤和免疫调节剂、消化系统及代谢药居多,分别有2款,感觉系统药物、心脑血管系统药物则各1款。正大天晴药业聚焦打造领先的抗肿瘤新药产品线中,4款抗肿瘤1类新药有望在今年获批上市,其中包括3款小分子化学药和1款大分子生物药。
2015年《药品注册管理办法(修改草案)》的提出,创制的新药、治疗疑难危重疾病的新药等特殊审批流程得到进一步优化。改革的启动,让创新药产业的崛起迎来了契机。时至今日,我国本土医药创新已走过初期“野蛮生长”的阶段,正迎来“大浪淘沙”的发展阶段,真正具有临床价值的创新药将会被留下。
陈昊表示,国家对创新药政策上是鼓励的,从客观需求上是存在的,因为临床上还有大量患者的需求未能得到满足。但实际上创新是需要回报的,有三个先决条件:一是需要相对完备的知识产权保护体系,二是必须有为创新支付相对溢价的支付能力或支付意愿,三是要形成全社会尊重创新的氛围,
(责编:荆雪涛)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