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健康客户端记者 谭琪欣)“国叔,这几天肚子不太舒服,又拉又吐,你帮我看看开点什么药合适?”“国叔,我爸咳了好几天,浑身乏力,麻烦你先给老人家看看?”……2月14日是农历正月初五,这天一早,在广东省徐闻县前山镇山海村卫生站里,被村民亲切称为“国叔”的村医郑振国已经忙开了。
山海村是我国大陆最南端的渔村,与海南岛隔海相望,村里唯一的卫生站兼药房就坐落于海边的一排石屋中,在这里,郑振国一守就是26年。作为山海村唯一的村医,他要为临近三个村的千余名常住居民提供基本医疗服务,其中包括给高龄、高血压、糖尿病慢病患者进行随访和治疗。
广东省徐闻县前山镇山海村卫生站里,村医郑振国(右)正在为患者取药。谭琪欣摄
“村里人小病小痛离不开我,我也放不下他们”
“这几天很多人肠胃炎,我给你开点药回家观察一下,最近要吃得清淡些……”郑振国一边走向药柜取药,一边细细叮嘱一旁等待的老人,“肖姨,你的血压节前控制得挺好,现在有点高了,过年这几天还要多注意,按时服药,有事叫家里人随时给我电话。”
村里家家户户的电话簿里,都记着郑振国的号码。从青春少年到头发霜染,郑振国数十年如一日,一年365天随叫随到,“我家距离诊所不到2公里路程,春节从不打烊。村里人遇到感冒发烧肠胃炎的小病小痛,离不开我,我也放不下他们。”
在村民眼里,“国叔”有耐心,脾气好,因此空闲时都爱到卫生室里来,聊聊家长里短。“谁家有喜事了,娶新媳妇儿了,孩子满月了,我们都会来给国叔送封请帖。”村民林家庆感慨,这么多年下来,“医生”和“患者”早就处成老朋友了。
除了在诊所里看诊,郑振国还肩负着提供公卫服务的“重任”。每次渔船一进港,就是他走家串户义务为乡亲们量血压、测血糖、发药片、宣传健康知识的日子,“村里的人大多打渔为生,以前急性肠胃炎等消化系统疾病频发,这几年这类疾病发病率明显降了下来。” 郑振国很欣慰,在他看来,健康宣教的作用正在于此。而到了出海的日子,郑振国也会提前准备一些退烧止咳、消炎止痛的药品,帮助海上渔民解决“药紧事”。
配备药品增至近200种,村医收入翻两番
在郑振国的印象里,自己刚刚开始当赤脚医生的上世纪90年代末期。
“2007年之前村卫生室都是自己经营,自负盈亏,当村医待遇不高、发展空间也受限,很多人都没坚持下去,临近有些村卫生室开着开着也都倒闭了。” 郑振国记得,从2007年开始,村医的日子便开始越来越好过。“一年的补贴加上公卫补助,总体收入要比之前翻两番。”
2007年起,广东省财政开始按照每行政村每年1万元标准给予村卫生站医生补贴;2018年起,这个补助标准提到了2万元,2023年提高至2.5万元,属全国独有。除了财政补贴,基本公卫补助资金也是提高村医待遇的重要组成部分。根据广东省要求,乡镇卫生院在收到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补助资金一个月内,必须按照村卫生室承担任务的70%的比例预拨相应资金。
山海村卫生站内配备了近200种西药,包含感冒药、肠胃药、降压药等居民常用药。谭琪欣摄
在基本药物制度补助下,村里缺医少药的局面也得到了扭转。“原来遇到跌打损伤,伤口感染,村民都得坐车到镇上去拿药,这几年政策越来越好,村里人开药也方便了。”如今,不到30平米的小诊所里,除了满满当当的西药柜台,还有摆成一面墙的中草药抽屉柜,据郑振国介绍,诊所里西药有将近200种,中草药有将近300种,已经可以满足附近村民的日常用药需求。
“当初选择当赤脚医生是误打误撞,家里穷供不起我这个大哥上高中。后来真正入了这一行才觉得自己责任重大,一个村里总要有一个好医生。”山海村现有村民以老人居多,郑振国告诉记者,他为每一位老人建立了完整的健康档案:谁的血压有多高、谁的血糖需要控制、谁的药马上就要吃完了、谁行动不便需要去家里问诊……这些工作日志不需要本子,都刻在了他心里。
(责编:荆雪涛)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