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有的恶性肿瘤都应该纳入到慢病管理过程当中,从疾病未发生时就进行覆盖全生命周期的慢病管理。”山东大学第二医院副院长、乳腺外科主任医师余之刚在接受人民日报健康客户端采访时谈到。
山东大学第二医院副院长、乳腺外科主任医师余之刚
乳腺癌管理要实现医防融合
余之刚表示,欧美国家从70年代开始就对乳腺癌进行了卓有成效的预防和干预措施,近年来新发病例数每年在下降,而我们每年新发病例数在上升。
中医讲“上医治未病”,一切疾病都应该从预防开始,应当准确筛查出乳腺疾病的高危人群,进行有效的监控和干预。目前我们尝试将高发病风险人群纳入基本惠民保险中,定时定点到医院进行检查,提升依从性,降低发病及死亡风险。山东大学第二医院从2008年开始一直致力于这项工作,目前已取得一定的成效,在部分省市推广应用。
乳腺癌要像慢病一样长期管理
由于乳腺癌治疗效果好,很多乳腺癌患者生存期甚至超过糖尿病和高血压患者。糖尿病和高血压等代谢类疾病要终身服药,只能延缓疾病的进程,无法彻底治愈。而乳腺癌如果20年不复发、不转移,就相当于治愈了。虽然合适的治疗不会影响乳腺癌患者的自然寿命,但随着时间的进展,可能会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因此必须要对乳腺癌患者进行长期的管理。从广义的概念来说,所有的恶性肿瘤都应该纳入到慢病管理过程当中,从疾病未发生时就进行覆盖全生命周期的慢病管理。
一是疾病未发生之时;二是早期诊断和治疗;三是患者进行临床治疗之后,后期的康复以及随访过程。未来我们希望个体一出生时就对未来发生的疾病进行预测,对发病风险比较高的高危人群,进行严格管理,预防疾病发生,在疾病出现时尽早进行诊断和处理。这个过程不仅需要临床医生,还需要预防医学、临床医学、护理学等共同参与。
建立筛选模型体系
余之刚表示,山东大学第二医院一直在致力于高危人群的筛查,从第一代传统的数学模型,到第二代人机交互模型,再到第三代人工智能模型,通过十几年的努力,已经初步建立了筛选模型体系。
通过高危人群的筛查模型,医院将筛选出的高危人群列入两癌筛查当中,健康的普通人群需要三年做一次,高危人群每年进行一次,使得筛查效率更高,覆盖人群更广,也更精准。目前该模式已在山东省三个县进行试点,2024年将会在全国5-7个省份进行试点。相信如果能够把这项技术进行有效推广,两癌筛查的效率有可能会提升3-5倍。此外,山大二院也设立了乳腺保健预防门诊,解答女性困惑,对于高危人群进行知识普及。
(责编:荆雪涛)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