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健康客户端记者 韩金序)1月27日,国家卫健委官网发布了《关于进一步推进职业健康保护行动提升劳动者职业健康素养水平的通知》,针对部分行业劳动者职业健康知识知晓率较低,职业健康培训和科普宣传工作较为薄弱等问题做出针对性调整。
《通知》可能对哪些职业产生影响?中国毒理学会第四届中毒与救治专委会副主委、山东大学齐鲁医院急诊科中毒与职业病科主任菅向东告诉人民日报健康客户端记者,提升劳动者的防护知识认知能力”是构筑职业病预防体系的核心要务,特别是在对从事有害作业的劳动者群体而言,深化其对职业危害的认知并强化防范意识显得尤为迫切。
1月27日,国家卫健委官网发布《关于进一步推进职业健康保护行动提升劳动者职业健康素养水平的通知》。
国家卫健委2022年发布的《全国职业病危害现状统计调查概况》数据显示,在被调查的各类企业中,共有870.38万名从业人员接触过职业病危害因素,劳动者接触危害因素的比例高达39.36%。
菅向东进一步介绍,为了切实推广职业健康科学普及工作,应积极践行《通知》倡导的“五进”科普宣教策略,即让职业病防治的科普教育活动走进校园、深入社区、遍布乡村等多元社会层面,确保职业健康的宣传教育触及社会每一处细微之处,从而真正实现我国职业病防治以预防为先、防治结合的根本原则。以2023年8月浙江省举办的“2023年浙江省健康科普职业技能竞赛”为例,这一赛事便成功地展示了创新且有效的科普宣传模式。
在谈及职业健康全链条管理时,菅向东尤其关注岗前、岗中、岗后的系列教育培训。他明确表示,岗前培训是打下坚实职业健康基础的重要一环,通过详尽的教育指导,使劳动者在接触有害环境之前就具备足够的防护知识和技能;而在岗中阶段,应结合实际作业过程中发现的问题及时梳理并调整防控策略,不断强化规范化的操作训练和定期体检制度,确保劳动者的职业健康始终处于受控状态。
值得注意的是,菅主任特别提及岗后管理的必要性,尤其是在尘肺病等持续进展性职业病的防治上。菅向东强调,“即使劳动者离岗后,仍需建立健康档案并进行定期随访观察,以便于及时发现和处理潜在的职业健康风险。”对此,上海市奉贤区的做法堪称典范。据报道,“职业健康培训一件事”服务已成功登陆“随申办”移动端应用,为辖区内的企业提供了一体化的在线学习平台、考核认证和证书发放渠道,极大地提高了培训服务的便捷性和效率。
菅向东表示,“展望未来,在全社会共同关注和努力下,我国的职业健康保护体系将进一步得到强化和完善,确保他们在为社会创造财富的同时,自身权益得到有力保护。”
(责编:荆雪涛)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