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时报检索 > 人民日报健康客户端 > 正文

这些临床专家当选两院院士

2023-11-25 13:49:22来源:健康时报|分享|扫描到手机

\

中国科学院院士、第四届国之名医·卓越建树马骏:

为鼻咽癌诊断和治疗提供“中国方案”

\
马骏(图右二),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常务副院长;出诊时间:周二下午、周三上午

作为我国著名的鼻咽癌诊治专家和研究型医生,38年来,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常务副院长马骏依托华南恶性肿瘤防治全国重点实验室平台,聚焦高发于我国的鼻咽癌。

马骏提出吉西他滨联合顺铂(GP)全身化学治疗可重塑以B细胞为核心的抗肿瘤免疫,有效清除全身微小转移灶的“增效”理论,制定“先GP全身化疗,后局部放射治疗”的新策略,大幅提高了晚期鼻咽癌患者的生存率;提出采用临床分期联合分子标签,甄别出极少发生微小转移灶的低危患者,可降低治疗强度的“减毒”理论,创立豁免化疗及缩小放疗范围的治疗新策略,显著减少化疗、放疗的毒副反应,改善生活质量。2021年,由马骏牵头,中国临床肿瘤学会和美国临床肿瘤学会共同完成的鼻咽癌国际指南,是在医学领域首个由中国学者及学术组织领导制定的鼻咽癌国际循证指南。

“鼻咽癌的发生是一个多因素、多阶段的过程。具有遗传易感性的高发区人群,长期在致癌环境等因素,和EB病毒共同作用下容易导致鼻咽癌的发生。建议高危人群及早进行鼻咽癌筛查,早诊早治效果好。”马骏提醒。

中国科学院院士、第二届国之名医·卓越建树王建安:

研发具有中国独立知识产权原创器械

\
王建安,经血管植入器械全国重点实验室主任,浙江大学心血管病研究所所长;团队出诊时间:周一全天、周三、周五上午

长期从事心血管病的疑难疾病临床诊治和科学研究,浙大二院心脏中心主任王建安创立、改良和完成了一系列最前沿、非开胸的经导管心脏瓣膜介入手术,和具有中国独立知识产权原创器械,提出心肌梗死后心脏功能重建的重要理论,多项重要技术被多部指南、共识收录。

为了减轻二叶式主动脉瓣狭窄患者手术的痛苦,提高手术成功率,王建安带领团队创造性地发明通过球囊扩张法测定瓣环上结构大小,被誉为“杭州方案”。

此外王建安牵头国际多中心研究、开创冠脉功能学和腔内影像的直接对比研究,该成果显著提升支架植入的精准性并减少植入支架的患者数量。

王建安曾实地指导欧洲、拉美、亚太地区4个国家7大中心和我国 27 省区120 多家医学中心的心脏瓣膜介入手术,吸引全世界各地的心脏介入医生来到浙大二院接受培训。

“临床救治,或者研究研发,不同途径的努力,都是为人类健康做点事。”王建安告诉健康时报记者。

中国工程院院士、第二届国之名医·卓越建树黄晓军:

“北京方案”解决了供者来源匮乏这一世界性医学难题

\
黄晓军,北京大学血液病研究所所长、北京大学人民医院血液科主任医师;出诊时间:周二下午、周四下午

从事临床血液病治疗研究36年,北京大学血液病研究所所长黄晓军开创系列移植新技术,创建难治/复发白血病整体治疗新策略——“北京方案”,使半相合移植成为白血病一线治疗方案,促进了最近20年全球白血病和骨髓移植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

黄晓军带领团队创建首个非体外去T单倍型相合造血干细胞移植体系,该方案成功突破半相合移植禁区,创建白血病治疗新模式,使亲属成为移植供者的概率由不足25%上升至几乎100%,使半相合移植治疗白血病的3年生存率从约20%升至70%左右,解决了供者来源匮乏这一世界性医学难题。

“病人感谢我,把我当成他们的救命恩人。但实际上我内心想说的是,我应该感谢的是病人!因为他们用生命让我完成了我的创新之举。”黄晓军说。

截至目前,“北京方案”成为中国应用首位、全球过半的造血干细胞移植模式,多项关键技术推广至全国上百家中心及意大利、以色列、法国、韩国等国。“‘北京方案’不是一成不变的,它的背后有一群人殚精竭虑推动着它日益完善,为患者点亮生命之光”。

中国工程院院士、首届国之名医·优秀风范吉训明:

显著降低脑卒中重残率和死亡率

\
吉训明,首都医科大学副校长,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神经外科主任医师;出诊时间:周二上午、周五上午

“我是带着父母‘做个名医’的嘱托跨入医学殿堂的。”国家卒中抢救中心主任、首都医科大学副校长吉训明说道。回顾自己的医学生涯,吉训明一直强调要扎根临床、做科研。

针对脑卒中神经保护治疗临床转化不理想的困境,吉训明研究并提出了卒中脑损伤新理论和血管神经联合保护新策略;创立了卒中靶向低温救治新技术,研发了自体血低温器官保护设备,解决低温治疗卒中的转化难题。

针对疑难与重症卒中,吉训明提出了重残率和死亡率超80%的脑干血栓救治新策略,使重残率降低33%,死亡率降低27%;针对极易误诊误治、重症病死率高达30%的脑静脉血栓,建立了生物影像诊断新技术和多模式救治新策略,使早期确诊率提高约3倍、救治成功率提高约1倍、病死率降低2倍以上。

除了临床的科研和创新,吉训明还身负“国家百万减残工程规范指导”的任务,“希望能建立规范的模式,早期筛查、早期发现高危人群进行规范的二级预防,预防卒中复发,减少卒中残疾。”吉训明说,未来的目标是在基层卫生中心建立卒中高危人群危险因素筛查点。

中国工程院院士、第三届国之名医·卓越建树江涛:

建成全球规模最大的脑胶质瘤多维组学数据库

\
江涛,北京市神经外科研究所所长、北京天坛医院神经外科学中心主任;出诊时间:周一上午、周三下午

敬佑生命、甘于奉献、先进诊疗理念、科学诊疗方法、高超诊疗技术……可以用更多的词汇来描述这位我国神经外科领域的学科带头人。北京天坛医院神经外科学中心主任江涛在脑肿瘤综合治疗领域深耕30余年,建成了全球规模最大的脑胶质瘤多维组学数据库,引领了全球基于分子病理的胶质瘤个体化诊疗。

神经系统肿瘤是从大脑到脊髓处的肿瘤,特别是脑胶质瘤,是中枢神经系统最常见的疾病之一。

江涛及其团队专注于脑肿瘤,率先在国内开展胶质瘤分子病理研究,主持制定《中国脑胶质瘤分子诊疗指南》,先于世卫组织将分子分型引入胶质瘤分类。他发现并命名了促进胶质瘤恶性进展与耐药的融合基因 PTPRZ1-MET,原研靶向药物PLB-1001,完成全部临床试验,正在申请1.1类新药。

此外,江涛率先在国内开展唤醒手术,建立了运动区保护技术体系;建立了多语种语言区精准定位保护方案,创建了语言功能区胶质瘤分期切除术式;完成功能区占位手术4000余例,全切/近全切率96%,功能保护率98.5%,显著优于国际报道。

中国工程院院士、第二届国之名医·卓越建树唐佩福:

“建立我们中国人自己的髋臼数据库”

\
唐佩福(右),解放军总医院第四医学中心骨科医学部主任;出诊时间:周三下午(解放军总医院第四医学中心派驻第一医学中心骨科)

“医疗技术的发展一定要从临床中来,到临床中去,才能惠及更多的老百姓”。在解放军总医院第四医学中心骨科医学部主任唐佩福的医生生涯中,不仅把这句话说给学生听,也做给学生看。

唐佩福在整理患者的术后X线片时发现,很多老年人在做完髋部骨折手术后都出现了退钉、骨折移位并发症。他决心要解决这种难题,找到能重建髋部内侧支撑性的办法。经多年研发,他带领团队重建了内侧稳定性的新型股骨近端髓内钉,并创新微创治疗术式。“患者能早下病床就是好事。”

深耕骨科研究多年,唐佩福团队解决了复杂骨盆骨折精准复位与微创固定、髋部骨折稳定固定与风险控制、骨折智能化精准复位等关键难题,有十余项成果实现转化并在临床应用推广。

唐佩福还带领团队建成了我国髋臼解剖形态参数数据库;研究、开发了髋臼后壁、后柱“锁定-角度-解剖型钛板”,并应用于临床;创建了复杂髋部骨折微创治疗新理念及技术,研发出了具有内侧支撑稳定作用的股骨近端髓内钉、股骨颈骨折支撑稳定与生物治疗相结合的一体化固定装置。

中国工程院院士、第四届国之名医·卓越建树夏强:

引领我国儿童肝移植技术世界领跑

\
夏强(图右),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院长、上海市器官移植研究所所长;出诊时间:周一上午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院长夏强,是我国著名儿童肝移植专家、我国儿童肝移植重要开拓者和领军者。

“我时间紧张,要去手术。”这是夏强最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自2004年仁济医院成立器官移植中心后,夏强从成人肝移植踏进儿童肝移植领域探索。2006年,夏强完成医院首例儿童肝移植手术。十年间,夏强带领团队完成500例手术,随后两年内就完成第二个500例,目前已累计完成儿童肝移植超3000例……但在夏强心里,总是还有更多孩子等待救治。

在此期间,夏强和团队不断在儿童终末期肝病诊疗领域取得重大突破:创建儿童活体供肝选择与匹配安全标准,突破儿童肝移植血管重建关键技术瓶颈,建立儿童肝移植术后免疫抑制剂使用和免疫监控中国标准以及提出肝母细胞瘤、胆道闭锁等儿童肝脏罕见病治疗新策略等,引领我国儿童肝移植从几乎空白到世界领先。

如今,仁济医院已经建成世界最大儿童肝移植中心,年完成手术连续十年居世界首位,5年生存率94%全球领先,推动我国儿童肝移植5年生存率提高35%,跃居全球第一。

中国工程院院士、第六届国之名医·卓越建树朱立国:

创立颈椎旋提手法新技术、传承新模式

\
朱立国,中国中医科学院首席研究员,中国中医科学院望京医院原院长及党委书记;出诊时间:周一上午(东直门骨伤研究所)、周三上午

朱立国深耕于中医骨伤领域,创建了融合旋提手法新技术、颈痛颗粒、颈椎康复操为一体的神经根型颈椎病综合治疗新方案。经国家科技支撑课题480例多中心、随机对照试验证实其有效率达96.17%,复发率由22.41%降低到8.46%,相关成果在125家医疗机构推广。

朱立国建立了以坐位腰椎旋转手法为主治疗退行性腰椎滑脱症综合方案,通过535例前瞻性、多中心、随机对照临床试验,有效率由60.38%提高到72.14%,随访半年疗效稳定。同时,针对该类疾病少数具有手术指征的患者,带领团队开展脊柱内固定等开放及微创手术,完善该类疾病的治疗体系。

面对正骨手法操作以经验为主、存在安全隐患、传承效率低等难题,朱立国教授坚定走学科交叉之路,融合生物工程、人工智能等前沿科技,取得一系列创新性成果。历经10余年攻关形成了手法培训考核机器人,填补手法培训、考核、评价无法量化的空白,开创智能化手法传承新模式。

一路走来,朱立国以岐黄志、赤子心,守护患者生命健康。“希望帮助更多患者缓解骨伤病痛。”朱立国说。

中国工程院院士、第五届人民名医学术委员会主席团成员王振常:

大数据时代头颈部影像信息学开拓者

\
王振常,北京友谊医院副院长,首都医科大学耳鸣临床诊疗与研究中心主任、医学影像学系主任;出诊时间:周三上午

王振常长期从事生理病理信息探测感知技术及仪器的科学研究,是我国听觉和视觉系统影像感知与解析领域的带头人。

他建立人体复杂系统影像多模式多维度协同与生理病理多要素信息关联诊断体系,形成人体信息探测感知新范式。他主持研制全球首台分辨尺度达50μm专用骨质CT仪器,成功探索出专而精的国产CT仪器高端化发展新路径。

针对人体复杂系统的结构形态、血流动力、神经活动等不同要素,王振常创建了专用的探测方法与分析方法,形成多模式多维度协同的生理病理多要素信息关联诊断体系。通过这个体系,他首次发现不同要素关系失耦合的致鸣诱因,使诱因检出率由原来44%跃升到94%。

王振常通过多要素信息关联诊断体系和专用骨质CT仪器的综合应用,在国际上,首次清晰显示出十余种引起耳聋、眩晕的重要微小结构,发现诱发耳聋、眩晕的可治性新征象,为制定治疗新策略提供关键靶点。解析大量“同症异病”的视力障碍诱因及机理,使视力下降与复视的诱因检出率由无法检出提高到76%和75%。(本文依类别、姓氏拼音排序。记者 刘静怡 尹薇 王艾冰 孔天骄 赵萌萌 陈琳辉 周学津 董颖钰 实习记者 谢菲)

(责编:荆雪涛)

网友评论

  • 微信

    因专业而信赖

  • 微博

    微健康,随时随地不随意

  • 手机报

    轻松看健康

×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