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健康客户端记者 赵苑旨)“两个通宵,希望能挽救两条生命。”9月20日,浙江海宁市中心医院神经外科副主任蔡长寿的一条13个字的朋友圈登上了微博热搜。
对于自己上热搜一事,9月20日,蔡长寿向人民日报健康客户端记者表示很意外,“我也不知道怎么就上了热搜,我身边认识的医生基本都是这样工作的,我们都在做着医生应该做的事。”
海宁市中心医院神经外科副主任蔡长寿朋友圈截图
近日,一名60岁的工人在夜里突发脑出血,被工友紧急送往海宁市中心医院,而此时,刚和家人用完晚饭准备休息的蔡长寿接到了医院的紧急电话,随后立即赶往医院。
患者被送到海宁市中心医院急诊室时,人已经处于深度昏迷,右侧瞳孔散大,病情十分危急。“是高血压脑溢血,马上准备手术。”通过检查报告,蔡长寿对吴刚的病情有了基本的判断,在与家属电话沟通征得同意后,立即开展了手术。手术从当日晚上10时一直做到次日的凌晨1点半,好在,经过4小时的努力,患者脱离了生命危险。
“脑出血的时间耽搁不起,错过最佳治疗时间,很可能这个患者就救不回来了,所以越早手术效果越好,就算有一定的风险,也要冒险一试。”蔡长寿向人民日报健康客户端记者说。
蔡长寿及手术团队为患者开展手术。 受访者供图
在这场4小时的紧急救治结束后,不到7小时,紧接着蔡长寿又是24小时全天的值班。
值班当晚,又一名40多岁男士在骑电动车时不慎摔倒,送到医院时,人已经昏迷,左侧瞳孔散大,最终确诊为急性硬膜下血肿伴脑挫伤。随后,经过医院急诊科、神经外科、手术室等科室全力配合,患者迅速完成了术前准备,手术由蔡长寿主刀,从当日晚11点,一直做到次日2点10分,手术顺利结束。
连着“奋战”了2个晚上的蔡长寿,手术结束回到办公室后,发了一条朋友圈,“两个通宵,希望能挽救两条生命。”这简短的13个字背后,是医护人员通宵达旦争分夺秒与死神较量的缩影。
“神经外科这样急诊的患者很多,而且这类高血压脑溢血和外伤性脑出血疾病发病时间都是以夜间为主,外科医生连轴转的工作很正常,已经习惯了。”蔡长寿说,幸运的是,现在两位患者恢复状态都不错。“看到他们被救回来,一切都值了。”
(责编:李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