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健康客户端记者 杨晓露 张爽)“我没牙是不是不好看啊?”“等我染个头发再来拍哦。”在福建省三明市硝坊村的村口,村里的老人们都穿上了自己最漂亮的衣服聚在一起,等待摄影师的到来。他们有说有笑,偶尔互相帮忙整理一下微皱的衣衫,仿佛是在迎接一个盛大的节日。
拍摄前,老人们互相为对方整理头发和衣服。受访者供图
9月16日,吴木良(化名)所拍摄的一则名为“我帮全村的老人,拍好了遗照”的短视频登上热搜,播放量超250万次。视频中拍摄的14位老人,年龄最大的今年已经83岁,最小的仅有50岁。他们精心打扮过后,坐在吴木良在村口临时搭建的红色背景板前,希望在镜头里留下自己最美的样子。
奶奶让我给她拍一张好看的照片,用来当遗照
从去年开始,吴木良回到了家乡和奶奶生活在一起,平时也会在网络上记录自己和奶奶的生活日常。这次帮全村老人拍遗照的想法也是受到了奶奶的启发。
前阵子,吴木良和往常一样,拿起相机记录奶奶的生活日常,没想到奶奶突然问他:“可不可以给我拍一张好看的照片,等我走了以后可以用来当遗照。”
吴木良在帮奶奶拍照,受访者供图。
听完奶奶的要求,吴木良心里五味杂陈。10年前,吴木良的爷爷去世了,家里人为了找一张像样的照片费尽脑筋,可还是没有找到,所以最后在爷爷的葬礼上也没有遗照。“其实我的QQ空间里一直都有爷爷的照片,但当时还小,父母也没有问过我,我一直对这件事觉得很遗憾。后来我也去网上找人把照片修复了,打算之后打印出来拿给奶奶,希望可以弥补当时的遗憾。”
从他回村以后,村子里已经陆续去世了五六位老人家,都是奶奶的好朋友。虽然奶奶现在看起来还很硬朗,但他知道这一天早晚都会来。他不希望奶奶也留下像爷爷那样的遗憾,他决定一定要趁现在,记录下奶奶最美好的样子。
吴木良给奶奶买了染发膏,为她整理好头发,奶奶也兴致勃勃地从衣柜里翻出自己最喜欢的衣服。在红色的背景板下面,吴木良拍下了奶奶慈祥又灿烂的笑容。看到照片后,奶奶对这位摄影师很满意,还意犹未尽地拉来了自己的“老闺蜜”一起,让孙子帮忙记录下每个人最美的瞬间。
听说能拍“老人照”,全村的老人都来了
在硝坊村,到去世都没有一张像样的照片用来当遗照,不仅是吴木良爷爷的遗憾,也是村里很多老人的遗憾。
吴木良告诉人民日报健康客户端记者,爷爷奶奶们不会用智能设备,也从未想过留张照片,前不久去世的几位老人,他们的遗照有的是从身份证上“抠”下来的,还有的是从他之前拍摄的视频里截下来的。
老人们凑过来看自己的照片,受访者供图。
吴木良想让村里的爷爷奶奶们以后都不必经历类似的遗憾,所以他在村口搭起了简易的工作台,准备给村里的爷爷奶奶们每人拍一张精神矍铄的遗照,奶奶和她的“老闺蜜”也主动帮他做宣传。
起初,吴木良还担心老人们会觉得冒犯,不愿意拍。但是听说小吴来给大家拍“老人照”了,大家听了都特别高兴,就连村里83岁高龄的爷爷也跑来了村口,嘱咐吴木良把自己拍得精神一点。“我们这里的方言把‘遗照’叫做‘老人照’,虽然大家都知道照片最后会用在哪里,但并不会抵触和忌讳,大家说说笑笑,氛围轻松。”吴木良向记者讲述。
出乎意料的是,拍摄期间,最大的困难并不是调动老人们的情绪,让大家在镜头面前自然地展露笑颜,而是爷爷奶奶们都很在意自己的“颜值”。
“每位爷爷奶奶看到镜头都可高兴了,最挠头的反而是一会儿这个爷爷说头发不够顺,要回去梳梳头;一会儿那个奶奶又说要回家换顶更漂亮的帽子。等待爷爷奶奶们梳妆打扮的时间比正式拍摄的时间还要长!”吴木良笑着向记者“吐槽”。
吴木良还告诉人民日报健康客户端记者,很多老人上次正式拍照片还是拍身份证的时候,可能也要追溯到十几年前了。“爷爷奶奶们都是看着我长大的,所以也很信任我,拍好的照片我会装上相框,亲手送给他们每一个人。”
留下体面的影像,坦然从容地老去
“现代社会中,经常会发生因不想死而变得很被动的情况,而这些老人们却很快乐,这也可以让大家重新去思考对于死亡的态度。”广州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胡宜安认为,老人们能够主动提前为自己留下遗像,不仅是在事先向人世做告别准备,还表明了老人们面对死亡的坦然、从容心态。
除了对于拍照的老人本身,胡宜安教授还表示,留下的照片对于家人来说也是将来最好的纪念物。“现在的遗物整理是对逝去者的怀念与尊重,而影像则是最好的东西,尤其是在殡葬祭祀中,遗照更是不可缺少的。”
这周日,吴木良在网上买的相框就能送到了,把照片插进去,村里的爷爷奶奶们就能拿到自己美美的照片了。过段时间,吴木良想尝试帮村子外有意愿的老人继续拍遗照,他们的脸庞虽然不再年轻,但却是此刻夕阳下最美的笑靥。
(责编:孙欢)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