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时报记者 周学津)“针对村医自身不同的综合条件划定等级,进行差异化的补偿机制,有助于破解村医‘招不进、留不住’的问题。”9月12日,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公共管理与人力资源研究所研究室主任、研究员冯文猛接受人民日报健康客户端记者采访时表示。
湖南省卫健委印发的《湖南省乡村医生等级评定试点工作方案》近期引起业内关注。方案提出,在16个县(市、区)开展试点,从学历、基本医疗卫生服务能力、工作年限等层面将符合条件的乡村医生分别评定为一级村医、二级村医、三级村医等三个级别。
同时,该方案明确,从2024年起,原则上每年安排不少于5%的乡镇卫生院空缺岗位,定向择优招聘一级乡村医生并纳入编制管理,逐步建立“乡聘村用”工作机制。此外,结合乡村医生服务人口、服务半径等岗位特点,适当给予不同标准工作补贴,一级村医每月不低于800元,二级村医每月不低于500元,三级村医每月不低于300元。
对此,冯文猛表示,一方面,通过实实在在的物质激励可以提高就业吸引力,招纳更高学历的年轻医疗卫生服务人才扎根乡土;另一方面,让村医对自己未来的发展有一个更稳定的预期,三级、二级、一级的晋升路径就摆在眼前,在基层服务的时间越长,级别就可能越高,补贴额度也会越大。
1月5日,在湖南省长沙市长沙县江背镇福田村,医护人员为居家老人听诊。新华社记者陈思汗摄
据了解,湖南乡村医生等级评定实行届期制,以5年为一个周期,明确了等级晋升和降级条件,建立“能上能下”的工作机制。“村医的学历、工作年限、就业资质在为期5年的评审周期内一般不会改变,可能最大的变量就是村民对村医的服务满意度,这其实也是就医的根本导向。每5年审评一次也是对村医的监督和提醒,不存在职称的一劳永逸。”
杨晓婷、廖睿力、毕怡琳①在田野调查中发现,村民对获得更高一级医疗卫生机构诊治服务的可及性不断提高,村级的初级诊治服务需求不断减少,加上全国医疗卫生服务体系的不断完善,村卫生室承担的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量呈递增态势。乡村医生承担的职能发生了由“治”向“防”的转换,即其承担的基本医疗服务的职能不断弱化,而承担的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的职能不断强化。
冯文猛表示,医疗卫生服务是一门与人打交道的工作。村民对村医的满意度评判来源,除了日常疾病的诊治,也有慢病防护、随访中村医的服务状态。“村民的满意度如何量化?评判的数据来源是什么?如何保证数据能真实准确地反映实际工作状况?为了整体的评定公允,让评级更加有效发挥作用,都需要进行细致的规划。”
“在村医的等级评定时,一定不能忽略村医的‘历史遗留问题’,比如年近六十岁的村医进修大专学历难度大,但确确实实在基层服务多年,也获得了村民的普遍赞誉,目前仍在一线为村民服务,其等级评定中如何考虑实际情况?这些曾经在基层医疗发挥过中坚支撑作用的村医的心也应该稳住。”冯文猛说。
参考文献:
①杨晓婷,廖睿力,毕怡琳.“目标偏差”与“工具偏差”:乡村医生长效发展机制探究[J].中国农村观察,2021(04):90-106.
(责编:刘予欣)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