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八月份雨水来了之后,现在天慢慢放晴,孳生蚊虫特别多,密度已经达到了一定程度,对老百姓的生活产生了一定影响,所以我们开展了这场爱国卫生活动。”8月31日,记者致电弥勒市爱国卫生运动委员会办公室,一名工作人员告诉人民日报健康客户端记者,本次消杀是为了预防控制病媒生物传播性疾病的发生和流行,属于正常的“病媒生物”消杀工作,过去几年都在开展。
8月31日,“云南一地连续18天全城大消杀”的消息引发关注。弥勒市爱国卫生运动委员会办公室8月28日发布《弥勒市2023年城市建成区病媒生物消杀通告》,弥勒市将于8月29日-9月15日在建成区30.7平方公里范围内开展“病媒生物”消杀工作。
上述工作人员表示,此次消杀主要针对“病媒生物”。简单来说,就是过去我们老话说的“四害”,即苍蝇、蚊子、老鼠、蟑螂。消杀工作主要是为了控制它们的密度。
根据国家卫健委于2020年8月17日发布的《病媒生物防制操作规程·居民区》指出,病媒生物是指能通过生物和(或)机械方式将病原生物从传染源或环境向人类传播的生物。“病媒生物是指能直接或间接传播疾病,危害人类健康的生物。病媒生物包括脊椎动物和无脊椎动物,脊椎动物媒介主要是鼠类,无脊椎动物媒介主要是昆虫中的蚊、蝇、蟑螂、蚤等。”云南省第一人民医院感染性疾病与肝病科副主任医师夏铵冬告诉人民日报健康客户端记者。
被问及为何要连续消杀18天,该工作人员表示,我们设定的消杀区域面积较大,也是分阶段进行消杀工作的,所以时间轴拉的比较长。此外,对于白天人员密集场所,例如公园等,也是无法进行消杀的。“虽然设置了18天,但并不是每天都开展消杀工作,由于天气、人流等原因,很多时候是无法开展消杀工作的。”
“消杀时间可能与虫媒生物繁殖期和当地天气气候有关。”夏铵冬指出。
北京清华长庚医院感染性疾病科主任林明贵表示,“每个地区可能会存在的病原菌并不一致,所以各地对于病媒生物的消杀并没有明确的事件规定,18天其实并不意外,这一定是当地依据多年的消杀经验来做出的判断,因为病媒生物肯定需要反复的去消杀才能符合要求。”
(责编:荆雪涛)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