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健康客户端记者 王振雅)每天到了饭点,北京市朝阳区大大小小的老年食堂就热闹起来,老人们聚在一起,一边吃饭一边唠家常,“比自己在家吃的香。”7月19日,人民日报健康客户端记者来到北京朝阳六里屯街道新开的老年食堂,与老人一起吃“暖心饭”,品“幸福味”。
北京朝阳区融媒体中心八里庄分中心图
走进六里屯街道家园社区老年食堂,古典的皮座椅、胡桃木色的餐桌、大理石的地砖,30个座位、1个打饭窗口,住在附近的老人三三两两走进食堂,排好队,点几道喜欢的饭菜,或打包带走,或围桌而坐,其乐融融。
“吃了吗?”“吃的什么呀?”老人们互相打着招呼。“我忘了吃的什么。”86岁的张大爷患有阿尔茨海默病,穿着一套丝绸的居家服,与他62岁的儿子张达(化名)一起吃饭。
“我爸一辈子有洁癖,不干净的地方,他不去吃,来老年食堂吃了有两星期了,眼见吃得多了。”张达告诉人民日报健康客户端记者,这里的饭菜适合老年人,而且老人们一起吃饭,看着别人吃得香,自己也觉得饭菜香了,自然吃得多了。
六里屯街道家园社区老年食堂。
人民日报健康客户端记者打了一份15元套餐,有1个花卷、1个馒头、1份洋葱炒鸡蛋、1份肉沫炒豆腐、1份小米粥。从价格来看,性价比还不错,从口感来看,馒头和菜格外软,味道不咸不淡,很容易下饭。
据食堂工作人员介绍,食堂提供套餐,早餐10元,午餐25元,晚餐15元。由于是老年食堂,所以会把馒头、饭做得偏软些,适应老人的牙口和肠胃。
老年食堂解决了老年人吃饭的大问题,也是老年助餐服务行动的一个缩影。据人民日报健康客户端记者不完全统计,今年7月份以来,北京市东城、朝阳、石景山等多地新增10余家老年食堂。
老年助餐服务行动通过“个人出一点、企业让一点、政府补一点、慈善捐一点、志愿做一点”的多方支持方式,让老年人愿意吃、吃得好,企业愿运营、能运营,实现互利双赢、可持续发展。
(运营:周欣雨)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