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健康客户端记者 高瑞瑞)人民日报健康客户端不完全统计,2023年第一季度中国等级医院及零售药店通用名药品销售额总计约为1200亿元,其中化药71个,销售额约820亿元;生物制品15个,销售额约250亿元;中成药14个,销售额约130亿元。
“从第一季度数据来看,部分中药增速较快,说明当前疫情已经逐渐退出人们的生活,整个医疗行业已经恢复到疫情前的常态化,消费者也更加注重健康,因此看好中成药和中药饮片市场需求。”中国国际旅行卫生保健协会医疗物资与医疗合作分会秘书长陈红彦告诉人民日报健康客户端记者。
2023年第一季度药品销售额增速TOP10通用名药品分别为奥司他韦、人免疫球蛋白、布洛芬、多黏菌素B、司美格鲁肽、肠炎宁、溴己新、肌苷、舒血宁、氨溴索。其中增速最快的是奥司他韦,高达358%,而布洛芬增速也达到了144%,这主要是因为一季度新冠及流感的影响。
这些药品涉及的主要产品有东阳光药的奥司他韦、上海医药的多黏菌素B、诺和诺德的司美格鲁肽、康恩贝的肠炎宁、朗致集团的舒血宁。
诺和诺德的司美格鲁肽也增长迅猛,强势闯入TOP100,同比增速达到了326%,仅次于奥司他韦。其销售额大增的原因预计是患者通过司美格鲁肽来达到减肥目的,偏消费属性。
另外,排名前5的人血白蛋白和人免疫球蛋白的增速分别达到了57%和109%,氯化钠的增速也有26%,这些都表明了医院基本恢复常态化。
“当前,虽然新冠大流行已经过去,但新冠病毒仍然存在,新冠药物的销售额在2023年第一季度仍然较高,如辉瑞的新冠口服药奈玛特韦/利托那韦,销售额高达19.34亿,阿兹夫定销售额为8.17亿。”真实生物常务副总裁刘勇向人民日报健康客户端记者介绍,从销售数量上看,在今年上半年疫情平稳阶段,阿兹夫定整体的销售态势非常理想。这主要是由于阿兹夫定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在真实世界临床救治中得到了印证。
刘勇表示,另外由于药品被纳入国家医保目录,目前在全国公立和民营医疗体系中有非常高的覆盖率。进口新冠药物虽然在销售数量上和阿兹夫定有较大差距,但在绝对金额上要远远高于阿兹夫定。“所以我们要收集更多的循证医学证据,去改变临床一部分人员对国产药物比不上进口的固有印象。”他说。
(运营:周欣雨)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