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健康客户端记者 张爽 杨晓露)7月11日,据环球时报援引《韩国日报》《京畿日报》等报道,日本宣布将向海洋排放福岛第一核电站核污染水,引发韩国民众强烈的担忧焦虑情绪,不少韩国民众选择购入“便携式放射性检测仪”。不过在医学专家看来,这更多是安慰。
南方医科大学放射医学系教授周美娟在接受人民日报健康客户端记者采访时表示,核废水排放进海洋一定时间后,确实会对海产品产生一定的影响,然而“便携式核辐射仪”对测量对测量食品及海产品等物质内的放射性污染几乎没有作用。一方面核废水中放射性物质多种多样,即使同种射线,其能量也不尽相同,因此不可能用一种仪器探测所有射线。另一方面,普通老百姓也不具备专业的探测方法,无法进行正确的检测。
首尔东区为学校食堂提供的便携式放射性检测仪。红星新闻 图
周美娟介绍,核废水的排放会对海洋生物造成一定影响。比如放射性元素锶,就是核裂变产生的物质之一,而海洋性生物,比如鱼的骨头有蓄积锶的能力。
中国农业大学食品科学与营养工程学院教授杨海霞向记者表示,核污染废水排海后对海产品具有一定危害。“核废水中的放射性物质可以进入海洋生物体内,随后通过食物链传递给其他生物。这可能导致放射性物质在食物链中逐渐积累,最终影响顶级掠食者的健康,包括鱼类、海洋哺乳动物和鸟类等。人类通过食用受污染的海产品可能摄入这些放射性物质,从而对健康产生潜在风险。”
“直接探测食物表面的放射性是不具备参考价值的,检测放射性污染情况时,一般都需对食物进行一些特殊处理后再进行专业的放射性检测,只有这样得出来的结果才是有意义的。即便是简单的食物表面的放射性污染的检测,不同的污染,对探测器的移动速度、距离等都有具体的要求,普通人并不具备这些专业的探测手法,因此也很难准确判断食物的放射性水平。”周美娟告诉记者。
(运营:周欣雨)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