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时报检索 > 人民日报健康客户端 > 正文

致敬母亲!妈妈和听力障碍女儿做9年同桌

2023-05-13 19:57:49来源:人民日报健康客户端|分享|扫描到手机
阅读提要:“虽然我的女儿患有听力障碍,但是我希望她能和正常人一样生活。”5月13日中午,时隔3年,张连琴第一次带着女儿从家来到辽宁沈阳,矫正8年前给女儿配置的人工耳蜗,这一路来回需要近9个小时。在回程的火车上,她还不知道她陪伴女儿读书9年的故事已经登上了热搜。

“虽然我的女儿患有听力障碍,但是我希望她能和正常人一样生活。”5月13日中午,时隔3年,张连琴第一次带着女儿从家来到辽宁沈阳,矫正8年前给女儿配置的人工耳蜗,这一路来回需要近9个小时。在回程的火车上,她还不知道她陪伴女儿读书9年的故事已经登上了热搜。

\
张连琴和女儿一起在学校学习,受访者供图。

张连琴告诉人民日报健康客户端记者,“女儿马上要参加中考了,她未来的课程,我也许无法继续陪伴她,但我会一直陪在她身边,做女儿永远可以依靠的那个人”。

“女儿2岁确诊为神经性耳聋,我要让她和普通孩子一样成长”

张连琴是辽宁省葫芦岛兴城市红崖子镇人,她的丈夫右手有残疾,2005年,他们的女儿李昕伟降生了,给这个本不富裕的家庭增添了许多欢乐,但是这样快乐的日子仅仅维持了4个月,“女儿4个月大的时候,我发现她对外界的一些声音基本上没有什么反应,从那时开始,我便带着她四处求医,在她2岁的时候,被多个医院确诊为双重度感音神经性耳聋。”张连琴回忆,那个时候,做手术需要花20多万元,无奈她只能先放弃。

\
不止在学校,在家的时候,张连琴也经常陪伴着女儿写作业,受访者供图。

在那之后,张连琴东挪西凑借到4.5万元,给女儿买了第一个助听器。“接下来,就有人建议我把女儿送到特殊学校,我也去那些学校看了看。”张连琴告诉记者,但是我在学校看到,其实聋哑的孩子还是少部分,女儿终究要面对社会上的绝大多数人。

张连琴多方打听,把3岁的女儿送入唇语教育学校,女儿6岁的时候,张连琴家附近也开办了一所唇语教育学校,从那时起,她便每天和女儿一起学习,同时也掌握了一定的唇语知识。

“女儿9岁的时候,我想让她和正常的孩子一样读小学,就把她送到了我们镇上的学校。”张连琴介绍,她小学一年级的时候,我们终于攒够钱给她进行了人工耳蜗手术,虽然李昕伟已经学习了几年唇语,但是她那时的听力辨别度差,为了上小学,她还要看口型学说话,这个过程十分艰辛,张连琴看在眼里,疼在心上,为了帮助女儿尽快适应学校生活,她做了一个艰难的决定——陪着女儿上学。

和女儿做同桌9年,她开始学着放手

张连琴搬一个小凳子,坐在女儿的课桌旁陪女儿上学的日子一过就是9年,她经常早上4点起床,把家里的几亩田地打理好,到了上课时间,就会和女儿一起出现在教室,“刚开始学校也不同意,老师和同学有时候也会有些意见,但是我都跟她们做各种保证,才能够继续陪着女儿。”张连琴说到,除了这些,我还尽量抽出时间带她去逛逛街、看看海,因为这些都是“正常的社会”必要的因素。

\
张连琴和女儿一起在学校学习,受访者供图。

“现在女儿已经能基本清晰表达她想表达的事情,日常的生活、购物也能自己一个人完成。”张连琴骄傲地说到,还有一个月,女儿就要参加中考了,“我不确定她能不能考上一个普通高中,并最终走入大学,我也不想给她太大的压力,读一个职业技校,学习一门技术也挺好。”

接下来的一个月,是张连琴作为“同桌”陪伴女儿的最后一个月,也是她开始学着放手的第1个月,“我知道,未来不管是普通中学还是职业技校,我都不能再继续在学校陪伴她,她总是要学会一个人生活。”张连琴想,但是她想在女儿的学校附近租一个房子,这样,女儿放学回家的时候,依然可以看到妈妈。

“我到现在依然不后悔当时不让女儿上特殊学校的决定,我依然希望,女儿可以过正常且普通的日子。”张连琴说到,看到女儿能够越来越好的融入这个社会,觉得之前陪她上课的每一天都无比值得。

(责编:周欣雨)

网友评论

  • 微信

    因专业而信赖

  • 微博

    微健康,随时随地不随意

  • 手机报

    轻松看健康

×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