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时报检索 > 人民日报健康客户端 > 正文

主推HPV核酸初筛,我国首个宫颈癌筛查专家共识发布

2023-05-06 07:04:08来源:人民日报健康客户端记者 尹薇|分享|扫描到手机

“人乳头状瘤病毒(HPV)核酸检测是WHO推荐用于宫颈癌初筛的首选方法,而我国此前无将其用于宫颈癌筛查实践的指导性文件的历史被打破”—— 4月25日,《人乳头状瘤病毒核酸检测用于宫颈癌筛查中国专家共识(2022)》发表在《中华医学杂志》上。

5月5日,该共识通讯作者、国家癌症中心/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流行病学研究室主任赵方辉教授接受人民日报健康客户端记者采访时介绍,该《共识》去年定稿今年发布。“主要是结合国内外指南、医学循证证据及我国实际情况形成专家共识,推荐将HPV核酸检测作为我国宫颈癌筛查的主要方法。”

\
共识截图

常规体检可以进行,分型检测能够进行风险分层管理

目前国内宫颈癌筛查大多使用的方法仍然是细胞学检查,存在灵敏度低、主观性强、质量难以保证等问题,而HPV核酸检测技术具有灵敏度高、可重复性好等特点,相较于细胞学检查可检出更多的宫颈癌和癌前病变。

“转换初筛的检测方式,等于是把宫颈癌的防控向前推到HPV感染的高风险人群层面。” 赵方辉介绍,现在大家对HPV感染很关注,其实女性生殖道HPV感染较常见,但70%-90%的感染无症状并可在1-2年内消失,仅5%-10%感染女性会发生持续性HPV感染,并有可能进一步进展为宫颈癌前病变甚至浸润癌。而且不同基因型别、是否持续感染及持续感染时间不同,其致病风险也显著不同。因此,对HPV进行分型检测并明确是否存在持续感染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基于此,《共识》建议把35-64岁女性纳入优先常规体检。体检中,至少检测13种HR-HPV,其中高危的HPV16/18阳性者直接转诊阴道镜检查。

此外,研究显示HR-HPV持续感染平均2-3年可发生宫颈癌前病变,平均10-12年可发展为宫颈癌,并且HR-HPV持续感染者相较于不同型别的反复感染者,宫颈癌发病风险高出约4倍。HR-HPV持续感染还可能影响宫颈病变治疗后女性的预后。因此,HR-HPV分型检测可明确是否存在同一型别持续感染,有助于采取更积极的干预治疗措施和更严格的随访管理。“如果没有感染HPV,那么5年做一次筛查就够了。这样显然更加节省医疗筛查成本,有助于提高筛查覆盖率,对于确诊感染者的下一步诊疗措施则精准进行分层管理。”

移动检测和大数据信息管理是检测发展方向

《共识》推荐了HPV核酸检测作为宫颈癌初筛首选,但与此同时,参与共同撰写的中华预防医学会肿瘤预防与控制等专业委员会和《中华医学杂志》组织公共卫生、妇产、检验、病理等多学科专家也强调了规范HPV核酸检测用于宫颈癌筛查的相关实践,包括了核酸检测过程中实验室的质量控制和规范管理等。

“未来一方面需要研发更加自动化、智能化、标准化的核酸检测一体机,更好地满足宫颈癌国家筛查计划对于大批量样品检测的需求;另一方面需要开发操作更便捷、更低成本、更省时的便携式、小型化即时检测(POCT)系统,满足对结果的及时性需求。而HPV自采样方法应用于筛查实践的实施策略也在探索中。”

赵方辉告诉记者,标准化检测的同时,推动大数据、互联网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与HPV核酸检测和宫颈癌筛查服务深度融合,通过加强肿瘤登记系统、疫苗预防接种服务系统和癌症筛查管理服务系统等数据库的对接交换,不仅有助于开展HPV疫苗接种和宫颈癌筛查的实时动态监测,实现筛查、分流、治疗、随访的全程统一管理,避免重复筛查,而且通过监测HPV感染和宫颈癌负担的变化趋势,科学评估HPV疫苗接种和宫颈癌筛查的效果。推进电子病历、智慧服务、智慧管理的信息标准化建设。

 

(责编:荆雪涛)

网友评论

  • 微信

    因专业而信赖

  • 微博

    微健康,随时随地不随意

  • 手机报

    轻松看健康

×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