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时报检索 > 人民日报健康客户端 > 正文

对话国产医疗器械企业负责人:国产替代的本质是“价值替代”

2023-04-29 19:19:10来源:人民日报健康客户端|分享|扫描到手机
阅读提要:按照“十四五”规划的愿景,到2025年,我国主流医疗装备基本实现有效供给,高端医疗装备产品性能和质量水平显著提升。国产医疗器械如何抓住发展机遇?4月27日,人民日报健康客户端专访了9位国产医疗器械负责人。

(健康时报记者 谭琪欣 杨晓露)按照“十四五”规划的愿景,到2025年,我国主流医疗装备基本实现有效供给,高端医疗装备产品性能和质量水平显著提升。国产医疗器械如何抓住发展机遇?4月27日,人民日报健康客户端专访了9位国产医疗器械负责人。

4月27日,中国医学装备大会上消息,据国家药监局官方数据显示,截至2023年1月,我国现有医疗器械生产企业已经达到32000多家。2022年中国医疗器械产业营业收入大约为1亿3000万元,年增速大约在12%左右,市场份额接近全球市场的1/3。

\
东软医疗CEO武少杰

人民日报健康客户端:自2011年12月《医疗器械科技产业“十二五规划”》发布以来,我国国产医疗器械产业经历了发展的“黄金十年”。在这期间,我国国产医疗器械行业发生了哪些变化?

东软医疗CEO武少杰:

过去的几十年里,我们陆续推出了国产第一台CT、第一台超导磁共振、第一台DR、第一台高端智能血管机等大型医疗设备。回顾历史,当年我们研发生产第一台CT的时候,人才、资金、技术都极度短缺,供应链体系不完善,甚至于对高端医疗设备的认知也不十分清晰。发展到现阶段,国产CT设备占有率已接近50%,实属不易。

\
迈瑞生物医疗中国区总经理赵宇翔

迈瑞生物医疗中国区总经理赵宇翔:

国产医疗设备的快速发展带来最直观的变化是我国整体医疗设备价格的下降,可及性增强,在这方面,基层地区的医疗机构是最大的受益者。以我们的监护仪为例子,如今我们卖到中国市场的大概低端产品在2万块以内,高端产品10万块左右,价格不到30年前监护仪市场售价的十分之一。

\
西安大医集团首席文化官赵勇进

西安大医集团首席文化官赵勇进:

“国产替代”既是近年来国家政策倡导的方向,也是我国医疗器械行业发展的一大关键词。十年之前,国产大型医疗设备要出海、要进入国内三甲医院,不可想象。但近几年,大医院响应国家号召,很明显体现出了带头作用,愿意尝试国产设备。

在部分细分赛道上,我们已经基本实现了国产替代,以大医研发生产的伽马刀设备为例,市场占有率达66.20%,中国伽马刀市场中国产品牌占份额90%以上,是压倒性完成进口替代的大型医疗器械代表,而这背后除了产品技术上追赶甚至超越进口的创新,最核心的是带来了能更好地满足临床需求的、以患者利益为中心的创新价值。

人民日报健康客户端:当产业中“国产替代”的旋律愈来愈重之时,当医疗行业由上而下都在谈论国产替代——究竟什么是国产替代真正的内涵,本土企业如何走好国产替代之路?

\
微创医疗机器人(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常务副总裁兼首席商务官刘雨

微创医疗机器人(集团)常务副总裁兼首席商务官刘雨:

国产替代的本质实际上是“价值替代”,就是看国产品牌能不能给市场提供更高价值含量的产品。国产医疗设备过去取得的成果以及未来的发展前景,所有的这些都离不开技术创新、产品创新、工艺创新。

创新有几个关键点,首先我们觉得不能单纯地去跟跑或者模仿,所有的底层技术、核心技术必须掌握在自己手里,而不是买来的。“从0-1”虽然比“从1-100”艰难,但这事关医疗设备产业链的稳定性、安全性以及创新的先进性,必须迎难而上。其次,创新要汇聚产学研医的力量,可以说,我们在创新的过程中,巨大的信心都来源于我们的医生和患者,如果离开了患者和医生的需求,做任何一个医疗产品都不会成功。

\
新首宏董事长徐海波

新首宏董事长徐海波:

国产替代是一个缓慢的进步的过程,无法“一蹴而就”。目前,在医疗器械领域,还有太多的临床需求未被满足,这就是国产替代的机会,而前沿医工融合发展创新是国产医疗设备行业的新动力引擎。目前,在医工融合方面,我们看到国产的医疗设备生产企业在医工转化的效率方面还存在不小的差距。从企业的角度,应该进一步着眼信息化,融合“云、物、数、智、移”多种前沿技术发展智慧医疗,实现从0-1的自主创新。从行业的角度,我们呼吁能从国家层面成立一个医疗器械知识产权交易中心,为医工融合/转化打开一条更规范的道路。

普博器械董事长赖春红:

现阶段我们国产医疗器械已经做到了功能高端(参数高端),但在真正应用的时候还是经常会出现不精准、不稳定等问题,如何能在保证功能的同时让性能更良好,是未来国产医疗器械需要努力的方向。提升性能首先要解决的就是卡脖子物料问题,长期以来,国内医疗器械部分关键部件长期依赖进口来源,需要行业的共同努力和国家政策的扶持。

东软医疗CEO武少杰:

医疗设备的价值提升不仅仅是体现在设备参数的变化上,更重要的是服务,通过数字化技术把专家的能力和知识变成工具,使先进的诊疗技术普及到更多地方,通过创新来满足临床的多样化需求,是国产医疗设备企业能够实现弯道超车的机会。

人民日报健康客户端:据2022年9月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以专项再贷款与财政贴息配套支持部分领域设备更新改造。此次中央贴息贷款总体规模为1.7万亿元,预计将有2000亿资金流入医疗设备。要让医疗设备新基建落到实处,让患者真正受益,还需打通哪些堵点?

\
柯渡医学科技副总裁汪小毅

柯渡医学科技副总裁汪小毅 :

医疗新基建的目的,其实是为了加快优质医疗资源的下沉,下沉的过程中有两大关键因素,一个是医疗卫生资源,另外一个是医学装备资源。医学装备的硬件好办,只要投资就可以了,但是很多配套的软件不容易到位,一如一台大型的医学装备在基层医院装机后,还需要医学工程的人才配合进行规范化的日常操作、质量控制以及数据分析,但目前这部分人才还明显不足,只有在基层加强医学工程技术队伍的建设,才能确保医学装备的使用质量和使用效率,让优质医疗资源在基层触手可及。

深睿医疗高级副总裁李朝阳:

让优质的医疗资源,包括医疗装备资源下沉基层的效率得到提高,需要充分发挥技术的力量。过去国家提的三级分级诊疗,希望打通老百姓看病的“最后一公里”的愿景是非常美好的,但单靠传统的方式很难实现。

未来还要加快推动人工智能辅助诊断在基层的医疗卫生机构的配置应用,通过现在的云技术、网络技术,将三甲医院高端的影像中心跟基层医疗机构进行互联,互联以后我们再赋以人工智能技术,协助下面的医生进行诊断,同时也减轻我们在中心医院,包括专家测这方面的工作的压力,因为人工智能已经替你初步地做了一些检查,也给出了一个方向,同时也能够对基层医生起到很好教育培养作用,最终帮助基层医院留住病人。

翔宇医疗董事长何永正:

医疗新基建的推进无疑能够培育出更多具有国际竞争力的高端医疗设备厂商,提升国产医疗设备在市场上的地位和影响力,同时降低了医院的采购成本、增加先进技术、适宜技术的普及性。

但医疗设备新基建涉及到多方面的问题,需要政策支持、技术能力、资金投入和管理规范等多方面的努力,以康复医疗领域为例,除了引入设备,医院还需根据实际情况,建立临床康复一体化协同制度,同步加强人才培养和引进,提升技术能力和水平。

(责编:刘予欣)

网友评论

  • 微信

    因专业而信赖

  • 微博

    微健康,随时随地不随意

  • 手机报

    轻松看健康

×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