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时报检索 > 人民日报健康客户端 > 正文

小乡村来了大医生!解决乡村健康问题

2023-04-10 17:57:39来源:人民日报健康客户端|分享|扫描到手机
阅读提要:4月9日,北京凌锋公益基金会在唐县举行康复健康小屋暨中国志愿医生行动。

(人民日报健康客户端记者 孔天骄)“中国志愿医生进行义诊,让远在几十公里,甚至几百公里的乡镇卫生院,也能享受到大城市大型医院的相同技术。康复健康小屋建设,提高了乡村医生的技能,为老百姓提供家门口的专家服务,让村民在村里就能享受到好的医疗服务。逐渐提高乡村居民的自我健康管理的意识。从而降低相关疾病及其并发症的发病率、致残率、致死率等。”4月9日,中国志愿医生、宣武医院神经外科ICU主任王宁教授告诉人民日报健康客户端记者。

4月9日,北京凌锋公益基金会在唐县举行康复健康小屋暨中国志愿医生行动。参加这次活动的有来自北京、河北、天津、江苏、河南、湖南、江西、陕西和河北本地的近40名专家。他们在4月7日、4月8日完成了在石家庄市行唐县为期两天中国志愿医生行动后,又来到唐县举行。本次行动分成两个队伍,一是来自北京的医生专家们到县医院建立专家工作站,进行交流和指导,二是在小屋建立工作的医生要到小屋给予村医康复技能,慢病管理的培训,同时给群众开展体检和义诊服务。

截至2022年底,北京凌锋公益基金会“振兴健康乡村建设康复健康小屋”项目已推广到江西、河北、黑龙江、河南、海南、云南、贵州、四川、陕西、甘肃、宁夏、青海12个省份27个地市47个县的乡村,捐建了166个康复健康小屋,每个小屋都有中国志愿医生建立工作站进行定点帮扶。

\
4月9日,河北省唐县北罗镇赵北罗村进行义诊服务。人民日报健康客户端记者曹子豪摄

小乡村来了大医生,一村庄有220多位高血压需关注

在1300多人口的赵北罗村中,高血压患者就有220多位,糖尿病患者有70多位,脑卒中后遗症的患者有两位。

4月9日,人民日报健康客户端记者走进河北省唐县北罗镇赵北罗村,赵北罗村卫生室村医张文杰告诉记者:“村里有好几位患者,自从医院回家后,就很少来村卫生室,甚至很少出家门。因为提前告诉他们有志愿医生今天过来,他们五点多就起床等候了。”

\
中国志愿医生在为村民义诊,曹子豪摄

进入赵北罗村党群服务中心院内,聚集了很多的群众,看起来都是60岁以上的老人了。门口停放着放射,B超体检车。这也是中国志愿医生义诊的地方,医生们分不同科室正在为村民义诊。其中就看到三位医生在为一位患者做康复。“这位村民长期颈椎不舒服,正好来到这里,我们一家三口为他进行康复。”张文杰告诉记者:“北京凌锋公益基金会给我们唐县的村卫生室捐建了10个小屋,我所在的卫生室就有其中的一个。我和妻子都是村医,我是西医,妻子是中医,我儿子是康复医生,正好遇到这位患者,让儿子为患者做康复。”

“这次中国志愿医生来到村里为村里的老人进行义诊,这为村里很多需要慢病管理,康复的患者提供了指导。”张文杰告诉记者:“我们村医通过学习中国志愿医生的医疗技术,做好传承工作。”多位河北省唐县北罗镇赵北罗村村民告诉记者:“每次看到医生过来,我们都会起的特别早,五点多就拿着板凳来排队。”

在农村,有不少老人、残疾人和慢性病患者。长期从事心血管等疾病临床研究的温陆叶从2018年就成为了中国志愿医生中的一员,曾多次参加乡村义诊,她告诉记者:“有医生参与,才会让更多的慢病患者懂得慢病管理,督促患者做好康复,我也会反复告诉当地医生,高血压、糖尿病应该全程管理。”

\
王宁教授在讲述中国志愿医生的相关工作,曹子豪摄

王宁告诉人民日报健康客户端记者,中国志愿医生通过“调研、解决、带回、培训、联络”任务,深入贫困地区开展专家义诊、教学查房、病例讨论、基层适宜技术培训、学科对口长期援助等多种形式的帮扶活动,通过医生指导医生,为当地组建一支“走不了的医疗队”。

\
康复健康小屋暨中国志愿医生行动公益活动,曹子豪摄

提升村医诊疗水平,166个健康小屋指导村民进行有效康复

“我曾到怒江一个县医院去看病人,碰见一个二十多岁的小伙子坐在轮椅上,八年他已经坐坏了四个轮椅。他说他是下煤窑干活被砸的,我看了当时的片子并没有完全伤了脊髓,当时可能是震荡了一下,如果有很好的康复他应该能走路,不会完全截瘫。”中国残疾人康复协会理事长、宣武医院神经外科首席专家凌锋曾讲到。

如今他已经错过了最佳康复时机。“就像一颗小树倒了,只要及时扶起来、培好土,它还能重新生长;等待枝叶都干枯了,再扶起来也于事无补了。”

\
凌锋教授(前排左一)曾在四川省松潘县川主寺镇喳腊村康复健康小屋与村民在一起。受访者供图

为了能将康复设备和服务送到群众家门口,实现康复医疗前移,“康复健康小屋”就建设起来了。

心电图机、电子血压计、中频治疗仪、滑轮吊环训练器、安全护理带、康复训练平行杠、上下肢功率车、哑铃、木插板、助行器、康复弹力带、PT床、PT凳、立式保健频谱治疗仪、卧式保健频谱治疗仪……这些设备出现在“康复健康小屋”内,身为村医的张文杰,对这些设备非常钟情。

他告诉记者:“配备的每一个设备对患者都有帮助,可以运用在脑卒中、腰腿疼痛、扭伤等有康复需求的患者中。康复健康小屋的设备可供老年人、残疾人、慢病人、妇幼和其他有不同康复需求的群体使用。”

\
在彩超检查室外,等待彩超检查的村民,赵安平摄

“康复服务的需求量巨大,而多数村医受医疗水平的限制,加之村卫生室里也没有配置康复器材,难以指导患者进行有效康复训练。”王宁也提到,“这些设备可以在乡村医生或康复技师指导下进行正确地使用,加速患者身体康复。”

康复健康小屋是北京凌锋公益基金会为接续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而倡导开展的项目,是凌锋教授和康复专家们通过调研,论证,评估而设计。“主要以康复功能为主,植入高血压,糖尿病慢病管理、中医适宜技术,肺结核,肝炎等科普课程,为打通乡村健康一公里付诸行动。”北京凌锋公益基金会秘书长程宏提到。

每个“康复健康小屋”配备项目手册,内含康复器械等设备的使用说明和二维码,村医通过扫码可以打开视频学习,通俗易懂。每个小屋都有至少一名中国志愿医生定点帮扶3年,每周至少线上联络一次,每月线下指导一次,每年还要组织多学科义诊。

受益人数达10万人次,解决乡村“最后一公里”健康问题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要推进健康中国建设,把保障人民健康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位置。发展壮大医疗卫生队伍,提高基层防病治病和健康管理能力。基层医疗机构是构筑健康中国的网底。康复健康小屋就是要兜住老百姓健康的网底,解决健康管理的最后一公里,把医疗服务送到农村,送到田间地头,送到老百姓的家里。

\
赵北罗村村民在排队等候,曹子豪摄

截至目前,康复健康小屋总受益人数达10万人次,为解决乡村“最后一公里”健康问题、促进乡村振兴发挥了重要作用。凌锋对于康复健康小屋在全国基层落地生根满怀希望,她曾提到:“十四五期间,达到3万至5万个,助力夯实健康中国基层网底。”

“我们要把村医培养起来,把卫生院培育起来,让村民看病方便,只需要一个心电图,一个血压计,一个测血糖仪,就可以把两病管理起来。”温陆叶告诉记者,要想让“康复健康小屋”真正发挥作用,一定要培养村医,把乡镇卫生院培育出来,让村民看病更加方便。“我见到很多地方没有年轻的医生愿意来乡村工作,这让很多村庄的医生资源短缺。”

凌锋也曾提到,要调动村医的积极性,让村医愿意学习,智能设备的使用监督和村医学习考核务必要跟上。

2021年11月,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对凌锋提交的《关于为村医能力定级,稳定村医队伍的提案》的正式答复。“我委正在积极协调有关部门完善乡村医生队伍建设的政策,推动解决影响乡村医生服务积极性的问题。在此基础之上,通过给乡村医生定级,给予各级乡村医生不同诊疗费标准,将会是促进乡村医生主动进步的很好尝试。”“支持鼓励具备相应能力条件的村卫生室开展各种形式的康复服务并纳入医保报销范围。”

(责编:孙欢)

网友评论

  • 微信

    因专业而信赖

  • 微博

    微健康,随时随地不随意

  • 手机报

    轻松看健康

×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