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时报检索 > 人民日报健康客户端 > 正文

癌症防控:五年生存率增加近10%,建成覆盖14.07亿人口肿瘤登记体系

2023-03-27 13:30:00来源:人民日报健康客户端|分享|扫描到手机
阅读提要:我国已建起覆盖14.07亿人口的中国人群肿瘤登记体系;国家、省、市、县四级肿瘤质控管理体系也开始发力,31个省份1400余家大型公立医院抗肿瘤药物和临床诊疗数据勾勒出的质控体系愈加清晰;辐射带动区域肿瘤防治的国家肿瘤区域医疗中心正在以惊人的速度前进……

(健康时报记者 侯佳欣)十年磨一剑,如今已出鞘。赫捷细数着过去的成就:我国已建起覆盖14.07亿人口的中国人群肿瘤登记体系;国家、省、市、县四级肿瘤质控管理体系也开始发力,31个省份1400余家大型公立医院抗肿瘤药物和临床诊疗数据勾勒出的质控体系愈加清晰;辐射带动区域肿瘤防治的国家肿瘤区域医疗中心正在以惊人的速度前进……

这是国家癌症中心成立的第12个年头,也是国家癌症中心学术年会的第10个应许之约。听着这些成就,在场的3000余名专家学者满是感慨:谈癌色变的时代已经过去,中国癌症防控工作已迈入全新发展阶段。

\
第十届国家癌症中心学术年会在山西太原召开。主办方供图

癌症五年生存率较十年前增加近10%

“十年前,我国在癌症防控工作上还处于非常初级的阶段,肿瘤质控管理体系、肿瘤人群登记体系这些都还没有,民众对于癌症筛查和早诊早治也没有概念,来到医院的时候,好多都错过了黄金治疗时期。”

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副院长、山西医院总院长邢念增向人民日报健康客户端记者感慨到,癌症防控是一个很大的工程,并非朝夕之间就可以完成的。这些年来,一批又一批业务工作者凭借着十足的干劲,推动着癌症防控工作的发展和前进。

“癌症5年生存率较十年前增加近10%,这背后凝聚了太多的心血。”赫捷称,“为了提高癌症患者生存率,我们目前主要采取两大措施。第一,加强对高危人群进行筛查,让早期癌症患者早诊早治;第二,加强规范化诊断和治疗,加强质量控制,从而提高癌症患者的生存率。”

\
中国科学院院士赫捷在第十届国家癌症中心学术年会上发言。主办方供图

赫捷强调,早筛早诊早治依然是未来一段时间的工作重点。举例来说,早期癌症患者经过诊断和治疗,5年生存率基本上可以达到90%以上。如果到了晚期,5年生存率一般不超过50%。

谈及国家癌症中心过去一年的工作进展,赫捷细数,推动健康城市建设,建立基于数字化智能健康管理的癌症一级预防服务及研究平台,启动中国居民癌症防控行动,健全国家、省、市、县四级肿瘤质控管理体系……

除了上述工作,癌症患者生存率不断提升的背后,也同样离不开前沿技术的发展。近年来,我国在肿瘤治疗上的技术突破令人瞩目。

“我是昨晚从外地赶过来的,就想来听听咱们肿瘤领域的前沿进展。今天分享的内容都是国内最先进、最前沿的技术,能够给我们的工作和研究提供很多指导。”在分会场外,昆明医科大学第三附属医院肿瘤生物治疗中心主任兼肿瘤研究所主任姚宏告诉人民日报健康客户端记者。

此外,抗肿瘤新药的不断推出也给了患者更多的治疗希望。

据《2022全国癌症中心年度报告》,截至目前,全国享有优先审评、附条件批准和突破性疗法认定的注册审批分别有167次、78次和103次,肿瘤新药占比最大。截至2022年9月30日,获批抗肿瘤新药已达55种。2022年获批的抗肿瘤新药中,国产药物22个,进口药物33种;21种为适应症获批,34种为新增适应症。新批准的药物亮点突出,包括我国第一个国产双抗、多款罕见肿瘤靶向药和儿童肿瘤药物,不断满足中国肿瘤患者迫切的治疗需求。

国家肿瘤区域医疗中心已初现成效

癌症防治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同时,区域间癌症防治资源不平衡的结构性矛盾也日益引发重视,为此,我国正大力推进国家肿瘤区域医疗中心建设。

“得了乳腺癌,医生说可能要切掉整个乳房,当时感觉天都塌了。我才35岁,年纪也不算很大,就算治好了,一想到别人异样的眼光,心里就烦的不行。”35岁的李霞(化名)告诉人民日报健康客户端记者,“得知我的顾虑后,齐主任帮我重新拟定了治疗方案,通过乳房重建、保留乳头等方式,让我能够高质量地生活。”

李霞口中的齐主任,是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山西医院乳腺外科主任齐立强,也是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派驻山西的7名长驻专家之一。2022年11月,47岁的齐立强从北京出发,来到了500多公里外的太原,担起了领导乳腺外科的重任。

来到太原,齐立强半点不敢松懈,门诊、手术、查房、科普、直播,恨不能一天24小时轮轴转,经常工作到深夜。每天早晨,他都会在患者群里问候大家一句“早上好”,新疗法新药物的消息永远是第一时间转发给患者,特需门诊更是经常开到很晚……3月26日,在接受人民日报健康客户端记者采访时,他重复最多的话是,“山西乳腺疾病患者需要我,我多干一点没什么的!”

“过去,山西省肿瘤医院治疗偏保守,保乳率和重建率都不高,让很多患者失去了最佳治疗机会。”齐立强介绍,像李霞这样的病例不在少数,在手术中保乳往往需要专家评估,“但出于保险起见,这边的医生此前不太敢这么做,这也是我们需要改变的地方,想要提供和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同质化的医疗服务,先要从改变观念开始,让医生敢于实践和创新,才能让患者得到更加优质的服务。”

这一切的变化,都离不开国家肿瘤区域医疗中心的建设。

2022年2月,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山西医院揭牌成立,揭开了山西省政府与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合作共建国家肿瘤区域医疗中心的序幕。尽管建立仅有短短一年,但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山西医院已取得不少成果。

““自国家肿瘤区域医疗中心建立以来,派驻专家开展四级手术台212台,开展新技术、新项目11项,其中10项填补了省内空白。今年3月,医院日均手术例数超过150台,达到历史新高。”邢念增告诉人民日报健康客户端记者,医疗服务质量上来了,病人也愿意留下来,医院里大家都干劲十足。

邢念增表示,除了医疗服务,山西医院在科研教学、肿瘤防控等多个方面也取得了不小的进步,医护人员的待遇也有所提升,“尽管面临着很大的压力,我们医院职工的收入依然增加了7%。”

“下一步,我们还将规划建设新的院区,围绕建设国家化品牌的、国内一流的、创新型的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在医疗水平、科研教学、人才队伍建设等方面进行提升。”邢念增满怀激动地憧憬着。

\
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副院长、山西医院总院长邢念增在第十届国家癌症中心学术年会上发言。主办方供图

覆盖14.07亿人口肿瘤登记体系已建成

3月22日,国家癌症中心首次公布各省癌症“高发地图”。

\

这份地图中数据从何而来?是根据全国各地肿瘤登记处上报至全国肿瘤登记中心的2016年恶性肿瘤登记数据,估计2016年中国恶性肿瘤流行特征,最终得出了各省主要癌谱流行情况。

肿瘤登记一直是国家癌症中心的重点工作。赫捷介绍,国家癌症中心不断推进全国癌症防治体系建设,创新全国癌症防治工作协同机制,探索高质量的癌症防治发展模式。截止目前,国家癌症中心已建成覆盖14.07亿人口的中国人群肿瘤登记体系。

据《2022全国癌症中心年度报告》,中国肿瘤登记信息平台积极推进与中国疾控中心死因监测等多源数据互联互通,实现肿瘤登记、早诊早治、抗肿瘤药物监测数据的被动随访链接。截至2022年11月,已匹配死亡数据570.1万条,匹配肿瘤发病数据107.1万条。

此外,在癌症筛查和早诊早治工作上,国家癌症中心也已实现大面积覆盖。报告显示,2022年,城市癌症早诊早治项目已覆盖全国30个省份,102个城市/区,完成43.8万问卷调查,评估出高风险约22.3万例,完成筛查15.1万例,检出阳性病变约1.1万例。

“目前,我国每年新发癌症病例约406万,每年癌症死亡病例约241万。”赫捷说,“尽管我国癌症防控已取得一些进展,但仍不能松懈下来。持续推进高质量癌症防控事业的发展,是大势所趋、发展所需、民心所向。”

国家卫生健康委医疗应急司司长郭燕红也提到,我国癌症防控形势依然复杂严峻,癌症发病率、死亡率仍然呈现逐年上升趋势。为实现《健康中国行动(2019-2030年)》中“2030年,总体癌症5年生存率要不低于46.6%”的目标,下一阶段仍需做好癌症防控工作。

为了更好地做好癌症防控工作,郭燕红提出了六点建议:一是加强顶层设计,推进健康中国癌症防治行动;二是持续强化癌症防控体系建设;三是要继续深入推进癌症防控信息化建设;四是推进癌症筛查和早诊早治工作向纵深发展;五是进一步加强科技协作创新,推动重大的科研攻关;六是持续加强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

大会现场来往的人群中,有刚刚工作不久的年轻医生,也有深耕多年的领域专家,不知疲惫地奔走于各大分会场之间。走进分会场,几乎场场都是座无虚席。临近中午也舍不得离开会场,三五成群边吃盒饭边畅谈,话语中洋溢着无限的憧憬与喜悦。

(责编:刘予欣)

网友评论

  • 微信

    因专业而信赖

  • 微博

    微健康,随时随地不随意

  • 手机报

    轻松看健康

×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