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时报检索 > 人民日报健康客户端 > 正文

黄璐琦:通过本草考古这把钥匙,让中医药的历史活起来

2023-03-18 20:24:07来源:人民日报健康客户端|分享|扫描到手机

“中医药起源是医学史的一个重要科学问题。中国典籍中,很早就有神农尝百草、药食同源、医药同源等记载,但由于缺乏实物证据,一直难以回答本草起源等科学问题。本草考古可以明确中医药从哪里来,或可指导中医药最终到哪里去”。

3月18日,由中国中医科学院中药资源中心主办,首届本草考古学术研讨会暨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启动会在北京召开。中国中医科学院院长、中国工程院院士黄璐琦介绍了本草考古的缘起、进展与展望,并表示,“要通过本草考古这把钥匙,让中医药的历史活起来。”

“本草考古,就是应用现代考古理论与方法,以考古出土的药物及其相关遗存为对象,探索人类与药物的相互关系,重建中医药文化遗存的时空框架及中医药发展历史,为本草研究提供新的途径”,中国中医科学院中药资源中心研究员彭华胜介绍,团队在黄璐琦院士带领下,自 2015 年开展本草考古研究,2018年,黄璐琦院士提出将科技考古引入中医药研究,“本草考古”这个新领域随即进入人们的视野。

\

2018 年《科学通报》第13期提出“本草考古”新领域,内容包括本草研究方法的传承与创新、本草考古的定义与定位、本草考古的研究方向等。

“目前本草考古工作中开展了诸多探索性研究,也有很多突破性发现。例如:‘灵芝的起源研究’将人类使用灵芝的时间从秦汉时期推进至距今6800年;‘西汉海昏侯墓中出土的地黄炮制品研究’将我国米蒸法的应用历史提前至公元前59年”,彭华胜介绍,团队还因发现迄今最早的中药辅料炮制品,2019 年获全国十大医学科技新闻。团队与故宫博物院自2019年联合开展清宫御药房药材文物研究至今已经对近百件清宫药材文物进行了鉴定研究,比如清代光绪皇帝食用的茯苓道地产区来自于四川还是云南,都将因此而得到答案”。

\

黄璐琦院士带领的本草考古团队采用显微、质谱、核磁及三维重建等多种现代科技经过3年时间的研究确认了江西海昏侯贺墓主椁室中出土的疑似虫草类样品的身份——地黄炮制品。这是迄今发现最早的中药辅料炮制品,2019年获全国十大医学科技新闻。

“此前对于道地药材的溯源主要靠文献记载,但实践中我们发现,文献中存在着古人的一些推测成份以及记述错误等,一些结论尚难以明晰,基于实物史料的道地药材本草考古,有助于深化道地药材的种质与产区溯源研究,有助于促进道地药材的传承与发展,也是道地药材溯源研究的重要佐证与补充”,中国中医科学院中药资源中心副主任袁媛介绍。

据了解,本次启动的“道地药材源流的本草考古研究”项目共设立 4 个课题。国家文物局考古研究中心牵头承担课题一“全国考古出土的本土药物遗存的调查与整理”,福建省泉州海外交通史博物馆牵头承担课题二“外来药材文物与宫廷药材文物的调查与整理”。中国中医科学院中药研究所承担课题三“古代道地药材种质溯源研究”和课题四“古代道地药材产区溯源研究”。

“课题一和课题二旨在摸清我国药材文物家底,为项目提供实物史料依据。课题三与课题四旨在构建古代道地药材的种质溯源与产区溯源的关键技术体系,明确代表性药材的种质与产区”,彭华胜介绍,该项目预计2025年结题,将通过系统调查我国考古出土的本土药材文物、外来药材文物及宫廷药材文物,基本摸清我国药材文物现状;通过建立古代道地药材种质溯源技术体系,完成前胡、大黄、白芍、巴戟天等4种代表性道地药材的种质溯源研究;通过建立古代道地药材产区溯源技术体系,完成10种清代道地药材的产区溯源研究等,为道地药材传承与发展提供依据。

 

(责编:孙宝光)

网友评论

  • 微信

    因专业而信赖

  • 微博

    微健康,随时随地不随意

  • 手机报

    轻松看健康

×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