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时报检索 > 人民日报健康客户端 > 正文

林桐榆院长:让每位肿瘤患者得到“量体裁衣”的治疗

2023-02-20 07:23:11来源:健康时报网|分享|扫描到手机
阅读提要:“如果把酒比做成肿瘤治疗药物,有的人酒精敏感,一杯可能就起效;有的人不敏感,可能一瓶也喝不醉。所以,在肿瘤治疗中,我们要做的就是根据患者的差异‘量体裁衣’。”

“如果把酒比做成肿瘤治疗药物,有的人酒精敏感,一杯可能就起效;有的人不敏感,可能一瓶也喝不醉。所以,在肿瘤治疗中,我们要做的就是根据患者的差异‘量体裁衣’。”

2月18日,四川省肿瘤医院院长林桐榆在接受人民日报健康客户端记者采访时提到了肿瘤治疗“同病异治”的重要性。

\
林桐榆在中国淋巴瘤高峰论坛上发言

2月17日-19日,中国淋巴瘤高峰论坛《回顾2022,展望2023》在广州召开。会议聚集了国内淋巴瘤专业的多为顶级专家学者,共同探讨最新的学术信息和科研成果。

差异化治疗,给绝望的患者带去希望

在采访中,林桐榆分享了自己接诊过的一位患者的故事。

两年前,张华(化名)因为肩胛骨、大腿骨经常疼痛前往医院治疗,结果被确诊为比较罕见的原发骨的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起初病灶只在左肱骨的下段和右股骨下段,经过了将近4个月的治疗,张华的病情并没有好转,肿瘤细胞还在不断侵蚀健康的组织。

在半年时间里,张华经历了转院、转换治疗方案,但仍然没有太大的起色。一次次期待新的诊疗方案会有效果,却一次次经历复发和转移,经济和精神上的双重打击在不断摧毁患者自己和这个家庭的信心。在找到林桐榆前,他的内心很挣扎,他害怕再次失败,自己的家人要承受人财两空的打击,也期待能康复,看着女儿结婚。来之前,他写好了遗书,安排好了自己的后事。

因为患者的情况比较罕见,林桐榆先后尝试了两种方案,但是患者对这两种治疗方案都不敏感。他又再次根据患者的病情改进方案,终于在第三种方案的时候,起了疗效。如今两年过去了,张华没有出现复发的情况。

“这个患者找到我之前,走了很多家医院,试了多个治疗方案,都没有很好的效果。不是医生的方案不科学,而是每一个肿瘤患者都存在个体化差异。这位患者情况比较罕见特殊,一般治疗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的药物对他作用不明显,因此就需要根据他个人的情况,采取差异化的治疗方案。”林桐榆介绍。

自带干粮下基层,只为帮助一方百姓

但并不是每一位淋巴瘤患者都有获得“量体裁衣”治疗的机会。

《2019中国淋巴瘤患者生存状况白皮书》显示,淋巴瘤发病症状不典型,常常容易被忽视,而且在诊断中,存在很高的误诊比例,占被调查者总数的43%,51%的患者辗转多家医院后才确诊。大部分患者需要集中到北京、上海、广州等医疗资源比较集中的大城市,或者省会城市的大医院,才能获得确诊。有的患者甚至无奈走上出国看病之路。

为了能让更多患者得到精准有效的治疗机会,中华医学会肿瘤学分会的专家们也在不断做出努力。林桐榆告诉人民日报健康客户端记者,疫情前,中华医学会肿瘤学分会每年都会举办“百医千里万人义诊”活动,足迹遍布粤东、云浮、湛江、福建、海南等地,把专家们凝聚在一起,解决各地基层医生提出的疑难病例,。“这些专家们利用自己的业余时间,自带干粮汇聚到一起,就是希望能提高基层诊疗水平,下一步,我们还想把基层义诊的足迹带到西部。”林桐榆讲到。

“以往我们参加国际学术交流会议都只是参加,2013年,我们的两项研究参与了ASCO大会的分享。后来,许多中国学者也在国际舞台展现了淋巴瘤的研究成果,有的成果成为了国际治疗指南。未来,我希望我们可以从参加变为参与再到主导,这也是体现我国整体诊疗水平的重要方面。而对我们医生来说,也希望能用自己有限的力量帮助一方百姓。”林桐榆讲到。

 

(责编:孙宝光)

网友评论

  • 微信

    因专业而信赖

  • 微博

    微健康,随时随地不随意

  • 手机报

    轻松看健康

×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