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时报检索 > 人民日报健康客户端 > 正文

规范诊疗,国内首部易性症多学科诊疗专家共识发布

2022-12-03 11:00:57来源:人民日报健康客户端|分享|扫描到手机
阅读提要:“易性症主要由生物、社会、心理三大因素形成,其中儿童青少年的个性特质、家庭成长环境、网络不当使用等已成为其心理社会主要因素。”12月2日,中国心理卫生协会性心理健康专委会主任委员陆峥教授,就最新发布的国内首部《中国易性症多学科诊疗专家共识》进行解读。

(人民日报健康客户端记者  高瑞瑞)“易性症主要由生物、社会、心理三大因素形成,其中儿童青少年的个性特质、家庭成长环境、网络不当使用等已成为其心理社会主要因素。”12月2日,中国心理卫生协会性心理健康专委会主任委员陆峥教授,就最新发布的国内首部《中国易性症多学科诊疗专家共识》进行解读。

由中国心理卫生协会性心理健康专委会发布的国内首部《中国易性症多学科诊疗专家共识》,旨在为相关学科专业人员提供科学有效的诊疗规范。《共识》主要牵头人、中国心理卫生协会性心理健康专委会主任委员陆峥教授告诉健康时报记者,易性症是一种被认为与生物、社会、心理等因素有关的,以显著而持久的内在性别身份体验与出生生理性别不一致为特征的障碍。此前,国内医学界对易性症诊疗尚未形成共识,影响了患者的治疗需求和医务工作者的诊疗规范。

\

“易性症主要由生物、社会、心理三大因素形成,其中患者原生家庭是一种主要社会因素。”陆峥告诉健康时报记者,易性症分为男转女、女转男、突发型和未定性型等多个亚型。男转女是指出生生理性别为男性,但其内在性别身份体验为女性,女转男则相反。特别是一些留守儿童家庭、单亲家庭等问题家庭中比较容易出现易性症的患者。

针对易性症的治疗,《共识》给出了精神心理评估的要求和具体方法。除病史采集、精神检查外,量表评定是一项重要的工作。“标准化的量表评估,不仅有助于建立正确的诊断和制订合适的治疗计划,还有助于鉴别诊断、识别共病和预测结局。”陆峥告诉健康时报记者,易性症的诊疗涉及精神科、内分泌科、整形外科、泌尿科、五官科、妇产科或生殖医学科等多个学科,对不同学科间合作程度的要求较高。精神科医师作为纽带,要全程参与易性症患者的诊断、治疗和康复。

“实际上,相较于诊断,易性症的治疗过程更为复杂和艰辛,涉及多学科的紧密协作。本次《共识》发表最大的意义,就是弥补了国内一直缺乏易性症的专业、规范和统一的多学科交叉诊疗规范的空白。”陆峥告诉健康时报记者,当前对于易性症的诊断和治疗除了不同学科之间的紧密合作,更重要的是家庭的沟通和爱的教育,让患者认识到自己无论是什么性别都是值得被爱的,这一点十分关键。

(责编:孙欢)

  • 微信

    因专业而信赖

  • 微博

    微健康,随时随地不随意

  • 手机报

    轻松看健康

×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