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时报检索 > 人民日报健康客户端 > 正文

深度|安徽:集采3年节省资金超30亿

2022-10-17 00:00:00来源:健康时报网|分享|扫描到手机

\

(人民日报健康客户端 记者 王振雅)从骨科脊柱到人工晶体,从高值医用耗材到大型医用设备,从检测试剂到超声刀……无论是独家品种还是复杂组合产品,安徽省医保局用一次次行动,诠释了集采无禁区、越难越向前。2019年以来,安徽集采共节约医保资金30.98亿元。

\

在“组套分组法”、“整类谈判法”、“三分一合法”等一系列机制创新下,打造集采的“安徽模式”,实现了“经济支出减少,患者负担减轻,医院收入增加,廉政风险减弱”的医保集采目的。

“第一个吃螃蟹的人”

\

安徽省骨科脊柱类集中带量采购现场。安徽省医保局供图

2021年3月,安徽省合肥市的赵女士,在安徽省立医院做了单侧髋关节置换手术,总费用23257元,同样的手术在一年前则需要59628元。2020年12月1日,骨科关节集采价格落地,相比集采前,像赵女士一样的患者,节省医药费36371元。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安徽省立医院)是当地关节置换手术量最大的医院。集采后,德国药企林克公司生产的进口髋关节假体中标,价格从43000余元降到9366元。而赵女士用的正是这款进口关节假体,医药费省在了高值耗材费用上。

高值医用耗材集采也是安徽省试水集采的“第一站”。当时,它也是全国第一个开展高值医用耗材集采的省份。

“国家也没搞,安徽怎么先搞”“高值医用耗材不像药品,怎么集采啊”“好多无法国产替代”……2019年7月12日上午,在安徽省立医院内,安徽省省属医院医用耗材采购联合体第一次会议召开,拉开了安徽集采的序幕。

回忆起集采之初,安徽省医疗保障局党组书记、局长金维加告诉记者,“当时省内专家对集采有不同的认识,我们也是全国第一家去搞,心里没底。但国家医保局胡静林局长亲自到安徽来,点了安徽做试点省,给了我们很大支持。”

2019年6月,国家医疗保障局局长胡静林在安徽调研时指出,安徽率先在全国开展高值耗材集中带量采购谈判试点,并给予“体现了锐意改革的勇气和担当”的评价。他还强调,“把试点工作开展好,为全国开展高值医用耗材治理积累经验,切实降低群众就医负担。”

安徽集采的底气就源于,不只是一省的集采,而是为全国集采“蹚水过河”、积累经验。

在第一次会议上,安徽省内18家医院代表对高值医用耗材集采充满疑问与争议。开篇点题,安徽省医保局局长金维加,一上来就先回应了与会代表的疑问。

为什么安徽要开展高值医用耗材集中带量采购?

“让合格的产品进医院,合理的价格进医保,合法的利润进企业,合规的收入进口袋。”金维加用四个“合”一针见血地指出了集采的必要性。

就如同40年前,小岗村18名农民主动改革一般,那一天,18家医院代表所做的改革,注定载入安徽省医保改革的史册。会后,《安徽省省属公立医疗机构高值医用耗材集中带量采购谈判议价(试点)实施方案》发布,安徽省第一批产品骨科植入(脊柱)类和眼科(人工晶体)类高值耗材集采开始。

从此,“安徽就成了集采第一个吃螃蟹的人。”安徽省医药价格和集中采购中心主任李育告诉记者,人工脊柱、晶体、关节……安徽按照“省局统筹、地市操作、分层推进、分类指导”积极推进高值医用耗材集采,做到“多点开花,好戏连台”。

安徽省耗材第一批(脊柱、人工晶体)集采节约采购资金3.99亿元;安徽省耗材第二批(关节、起搏器)集采节省6.71亿元;安徽省集采耗材(脊柱、人工晶体、透析器、球囊)节省资金7.84亿元。

用创新机制破局

\

参与谈判的超声刀样品。受访者供图

安徽省医保局高值耗材集采取得成绩的背后是,用创新解决高值医用耗材价格虚高的难题。

安徽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副院长荆珏华见证着这一切,他多次担任省级医用耗材集中带量采购谈判组组长,与企业在谈判现场进行“灵魂砍价”。

采访中,他直言道:“高值医用耗材价格虚高是因为耗材无行业标准和统一编码,加上利益方护盘,如同一块坚冰,在深度竞争采购上一直没有突破。”

安徽省医保局在开展骨科类耗材集中采购调研时发现,按单品分类逐一采购,容易出现可比性差、联动管理差的问题。且对一些组合使用的产品,可能导致“主件降价辅件涨”,患者一台手术或者一种治疗的总医疗费用仍然居高不下。

作为资深骨科专家荆珏华介绍,在临床骨科手术中,往往需要一套耗材。例如,胸腰椎间融合装置需要后路椎间融合器、前路融合器、人工椎体、钛网等。那集采就不能只集采单独品种和产品,这也是高值耗材集采难的地方。

做难事往往会取得更大的成绩。李育说,针对这一情况我们就提出了,“满足一台手术”的采购思路,创立“组套分组法”,破解无标准无编码难题。具体做法就是,以临床需求为导向,对相关部位手术所需耗材组件分类组合,形成各种常见术式耗材“组套”,用于比价竞争。

“这就类似给骨科手术耗材做了多个‘通用套餐’”。李育说,脊柱类耗材共设定了胸腰椎后路钉棒、胸腰椎间融合装置、颈椎前路固定融合装置等6个组套;骨科关节类集采中设定髋关节置换术、膝关节表面置换术等5个组套。

这样一来,企业必须接受单个组套内全部组件的入围价,才能参加本组套谈判产品的谈判议价,从而实现了组套产品整体降价。

价格真的降下来了,水分被挤掉了:安徽省耗材第一批(脊柱、人工晶体)集采平均降幅53.4%,最高降幅95%;安徽省耗材第二批(关节、起搏器)集采,骨科关节类平均降幅81.97%,心脏起搏器类平均降幅46.75%。

“组套分组法”虽然是安徽首创,但已成为骨科高值耗材集中带量“标配”,国家组织关节、脊柱集采也是参考安徽做法开展的。

中国的集采从全球看也没有任何经验可借鉴,必须走自己的路,而创新机制是唯一的办法,在金维加看来创新机制是冲破障碍的关键。

这样才能“让过去产品质量层次不可分变为可分,同类竞争不充分变为充分,供需主体不认可变为认可,确保集采机制合理、可行、有效,才能让集采从过去的不可能变为可能。”

于是,安徽用“组套分组法”实现高值医用耗材集采破冰、用“整类谈判法”实现未过一致性评价药品集采破堤,用“三轮降价法”实现临床检验试剂集采破圈、用“三分一合法”实现大型医用设备集采破防。真正做到为国家集采积累经验、摸索方法。

全国唯一的试剂集采

\

试剂集采谈判现场。安徽医保局供图

“目前我们给出的价格是17块。另外一个产品价格降不了。”企业代表说。

“带量采购后,保守的讲,试剂销量会扩大一半。价格再低些,8块。”谈判专家回击。

这是出现在安徽试剂集采企业代表与专家谈判的一幕,而类似“你来我往”的交锋,往往要进行很多轮。安徽是全国第一个开展临床检验试剂集采的省份,更值得一提的是,此次试剂集采由是在纪检监察机关查处腐败案件后推进的,旨在“整治购销领域违法违规行为”。

李育告诉记者,临床检验试剂一直高价运行,流通领域乱象丛生,医疗卫生系统案件频发,给安徽省造成了十分恶劣的社会影响。“在这一背景下,我们是知难而上。”

2021年7月14日,安徽省医保局召开有关检查试剂集采的吹风会,省医保局医药价格和招标采购处处长万勇痛斥试剂药企“大肆搞商业贿赂,腐蚀医护人员,让知名的专家进了监狱”,并直接放话:“为什么要进行试剂专项采购?是你们逼着我们干的!”

万勇在上述吹风会上提到:“被捕的涉案人员承认,给到医生的回扣最高能达到12%-13%。”

2021年3月5日,安徽纪检监察网发布通报:安徽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检验科主任管某某接受纪律审查和监察调查。管某某是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项目函审专家、安徽省学术和技术带头人、安徽省卫计委领军人才、安徽省教育厅临床检验诊断学省级教学团队带头人,皖江学者、博士生导师。

但是检验试剂业内有“专机专用”的说法。尤其是化学发光领域,医院买了某个品牌的仪器,就要定向购买某个品种的试剂。金维加说,这是他认为集采中第二个难关,试剂集采当时负面声音、阻力很大。

“安徽集采一声炮响,IVD行业跌掉1000亿!”在安徽省医保局发出采购公告的第二天,试剂行业股市市值跌了1000个亿。安徽省采购公告阅读高达3万多次,各种自媒体解读和连续报道,各种质疑声及阻挠让安徽省医保局始料未及。

随后,又出现试剂领域四大巨头(罗氏、贝克曼、雅培、西门子)中两个进口企业放弃了入围价。李育回忆说,“这些冲击对我们的压力比较大,因为集采在降价的同时,要能满足临床,但是我们没有退缩。”

对于试剂集采,金维加告诉记者,越是有阻力,越说明有必要,越是艰险越向前。管行业也要管生态,必须挤压权力寻租的空间,铲除滋生腐败的土壤。“当时风险很大,但如果我们不敢担风险,不把试剂集采工作做下去,那这个事是做不成的。”

最终,安徽医保局临床检验试剂集采88个产品谈判议价成功,平均降幅为47.02%。46个进口产品平均降幅为40.3%,42个国产产品降幅为54.4%,实现进口与国产产品“同谈同降”。

安徽此次集采引导试剂价格回归合理水平,减轻患者的费用负担,压缩流通环节的灰色空间,降低医务人员的廉政风险,纠正医药购销领域的不正之风。为全国医药耗材集中带量采购改革开辟了新战场,探索了新领域。

安徽省立医院副院长孙敬武介绍,集采后,检验试剂价格大幅降低,无形中帮助医疗机构降低了物耗成本,节约了开支。

安徽医保局经测算,试剂集采预计医疗机构年可节约采购资金1.73亿元。

医务人员摆脱“围猎”风险

\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安徽省立医院)孙敬武副院长作为谈判组组长与企业代表谈判。受访者供图

达芬奇手术机器人、1.5T及以上磁共振、64排及以上CT、超声刀……三年集采中,安徽省医药集采似乎没有禁区,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安徽省立医院)副院长孙敬武作为专家组成员,参加了多个集采谈判。

“这个价格肯定不行,真降不了,真进不来。”“你比进口的还贵?连1%的机会都没有了。”作为谈判组专家孙敬武,以能压价、敢压价、灵魂砍价而“闻名”谈判桌。

孙敬武为什么压价压得这么有底气?他告诉记者,因为前期医保局和专家做了大量调研,做到对产品价格心中有数。但在谈判过程中,很需要耐心和技巧。要慢慢磨,最后价格就会降下来。

“我们在前面被磨的已经没脾气了。”“集采拿不下来,我们就都失业了。”一家跨国企业代表肖振(化名)深知,安徽集采一旦出局,风险极大,过几年很快就会被国产设备替代。因此,降价幅度要大,维持一点利润就可以,不要失去市场才是第一位。”

在大型医用设备集采中,肖振带领团队拿下集采,签协议时他的手都是在抖的。

正如肖振所言,拿下集采才能拿下市场。例如在安徽试剂集采执行后,跨国试剂企业雅培新取得的单子超过70台设备,占据新更换市场的比例为24.3%,一跃成为安徽化学发光试剂市场的“老大”。

集采更重要的意义是通过公平竞争、充分竞争,助力构建医药产业新发展格局。在检验试剂和大型设备集采中,国产企业市场占有率显著提高。李育认为,安徽集采代表了全国的趋势,而这也将是集采新格局和新秩序的体现。

在试剂集采中,迈瑞取得的新单子超过100台,占据了此间整个新换市场装机份额的30%以上。

2021年度大型医用设备集采,国产品牌设备中标数量大幅攀升,国内龙头企业上海联影在PET/CT、64排CT,东软医疗在1.5t磁共振,天智航医疗骨科手术导航定位系统纷纷中标,总中标数量达19台,在已经完成开标评标的设备中占比40.4%,基本形成国产设备与进口设备充分竞争的局面。李育说,这也正是在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下的设备集采探索。

据统计,2020年度,2021年度,安徽省大型设备集采共节省采购资金5亿元。除了节省资金外,在金维加看来,集采作为医保改革的重要环节,也是解决医疗贿赂案件的有效方法。

大型医用设备采购历来是医疗商业贿赂的高发地带,原有的营销模式是设备代理商一家一家医院公关,从临床科室到影像中心,到采购中心再到院领导,需要各个环节疏通。

安徽开展大型医用设备集采,改变了采购模式,由安徽省医药采购中心统一组织,在医疗机构上报需求的基础上,建立“产品分层、医院分级、项目分包”的集采模式。

李育说,通过集中交易,企业获得了规模化订单,不需要一家一家医院“公关”,减少了流通环节,促销、流通等费用大幅减少,进一步营造了公平、透明的行业营商环境,铲除了腐败滋生的土壤,让相关医务人员从被围猎的风险中解脱出来,建立起医疗机构、医务人员与设备企业的“亲”“清”关系。

作为集采试点,安徽正在向更难的领域发起挑战。正如在采访结束时,金维加的比喻,“就像在河面上听到了破冰声,春天要来了;在沙漠里听到了伐木声,绿洲快到了。既然现在已经破冰了,未来一定势不可挡!”

相关阅读:

安徽医保局党组书记、局长金维加接受人民日报健康客户端记者采访

人民日报健康客户端记者:三年集采节省超

金维加:

首先是指导思想上要明确。我们就是要守护好、使用好人民群众的看病钱、救命钱,发挥医保战略购买作用,力争医疗保障基金使用绩效最大化。

其次是制度设计上要合理。配套制度上,要兼顾患者、医院、企业各方利益,让我们的“如意算盘”能够落地。不能自拉自唱,自说自话。

第三是方案制定上要科学。集中带量采购的方案要充分体现公平合规,平等竞争、市场定价,确保实现降价目标。比如,高值医用耗材集采,我们设定了“四步降价法”,挤除虚高水分。

第四是产品选择上要讲究。优先选择临床使用量大、采购金额高、常用的药品进行集中带量采购。还要考虑拟谈判药品、耗材可以充分竞争,又确保可以满足临床需要。

人民日报健康客户端记者:为什么要对医院的

金维加:

医院大型设备采购是带金销售和廉政的敏感地带。以前代理商到医院推销大型医用设备,经常是“三年不开张,开张吃三年”。集中带量采购,招的是生产厂家而非代理商,撇开了中间环节,没有中间商赚差价。全省集采不是医院自行采购,生产企业不需要做医院文章,就不需要带金销售。比如,某进口品牌直线加速器,某市人民医院采购一台,价格近2000万元。次年我们省组织集采两台同样型号设备,单价仅977万元,降价超1000万。

人民日报健康客户端记者:集采中遇到哪些困难?

金维加:

集中带量采购改革是一步一步探索的,由浅入深,由易到难。集采降价不易,落地更难。大型设备容易出现“招而不采”的情况,耗材出现“采而不用”的情况。比如,2018年,有家省级医院参加直线加速器集采,某品牌中标后,该院却以各种借口迟迟不愿采购,主要因为该医院原来的意向品牌是另一家企业。还有一些集采的高值医用耗材,医院刚开始采购了一小批,但使用缓慢,长时间保持库存,临床上却在使用其他品牌的耗材或者更换其他手术方法,往往是医生“一支笔、一张嘴”决定了集采中选产品的使用。

人民日报健康客户端记者:安徽医保局如何解决集采落地难?

金维加:

解决落地难问题,需要综合施策。就推进集采中选耗材落地而言:在制度设计上,对医疗机构给予激励,将降价节约资金的50%给医院。在采购使用上,对医疗机构进行约束。通过约定的量,监测中选品使用情况,来督促医疗机构完成。在支付方式上我省全面推开DRG/DIP付费,引导医院主动控费,倒逼医院使用价格较低的集采中选产品降低医疗服务成本。

人民日报健康客户端记者:集采如何避免“

金维加:

安徽集采是差别化降价。结合不同产品市场最低价,形成产品质量分层与市场价格综合评价体系,在竞争机制中发现真实价格,而不是“一刀切”砍价。尤其是对进口原研药和仿制药,降价预期是不同的,从而实现进口与国产“同谈同降”。

此外还需要合理制定入围价。因为,入围价定高了,达不到降价的目的;定低了,会把一些质量层次高的药品拒之门外。入围价是确保集采成功的第一道门槛,保证企业参加谈判的降价空间和合理的利润空间。

更重要的是,企业来安徽集采,我们提出“不比价格,比后续服务”的口号,实践证明,中标安徽集采的企业都达到了市场预期,至今,中选的企业没有一家投诉医保局承诺不兑现的,我们说到做到。

(责编:李宁)

网友评论

  • 微信

    因专业而信赖

  • 微博

    微健康,随时随地不随意

  • 手机报

    轻松看健康

×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