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专题 > 河南暴雨紧急救援 > 正文

一天至少5地暴雨,专家:强对流暴雨预报难

2021-07-21 21:45:00来源:健康时报网|分享|扫描到手机
阅读提要:国家地震灾害紧急救援队(中国国际救援队)原副总队长刘向阳告诉健康时报记者,气象灾害相比地震等突发自然灾害更容易防范,因为如今,气象预报非常精准,有暴雨当地提前发布预警信息。

(健康时报记者 王振雅 王真)7月17日以来,河南特大暴雨,截至目前,此轮强降雨已经造成25人死亡7人失联、10万人转移、120多万人受灾。据健康时报记者根据各地通报不完全统计,7月21日已有至少5地发布暴雨预警。

国家地震灾害紧急救援队(中国国际救援队)原副总队长刘向阳告诉健康时报记者,气象灾害相比地震等突发自然灾害更容易防范,因为如今,气象预报非常精准,有暴雨当地提前发布预警信息。

一天至少5省(自治区)有暴雨

河北:多地大暴雨。7月21日,河北省气象台预计,河北保定西部、石家庄、邢台、邯郸等地强降雨来袭,有大到暴雨,局地大暴雨,雷雨时伴有短时强降水、短时大风等强对流天气。

浙江:台风“烟花”逼近,有短时暴雨。7月21日至22日,浙江大部地区雷雨天气在线,尤其是沿海地区雨势较强,22日部分地区可能有中到大雨并伴有短时暴雨。

广东、广西、海南:台风“查帕卡”登陆,局地大暴雨。今年第7号台风“查帕卡”已于7月20日21时50分前后在广东省阳江市江城区沿海登陆,登陆时强度为台风级,成为了今年首个登陆我国的台风。受其影响,21日14时至22日14时,广西东南部、广东西南部、海南岛北部等地的部分地区有暴雨到大暴雨(100-150毫米)。

今年的雨为何来得如此迅猛?

7月11日,京津冀地区迎来入汛最强降雨,同日,中央气象台发布今年首个暴雨橙色预警,并发布了强对流天气黄色预警。自此,全国多地迎来暴雨天气。自7月17日,河南省开始出现极端强降雨天气。

7月21日上午,中央气象台首席预报员陈涛及河南省气象台副台长苏爱芳召开媒体通气会,就此次河南特大暴雨过程特点、成因等问题做了解答。关于此次特大暴雨形成原因,苏爱芳将其概括为四个方面:

一是大气环流形势稳定。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和大陆高压分别稳定维持在日本海和我国西北地区,导致两者之间的低值天气系统在黄淮地区停滞少动,造成河南中西部长时间出现降水天气;

二是水汽条件充沛。7月中旬河南处于副高边缘,对流不稳定能量充足,7月18日西太平洋有台风“烟花”生成并向我国靠近。受台风外围和副高南侧的偏东气流引导,大量水汽向我国内陆地区输送,为河南强降雨提供了充沛的水汽来源,降水效率高;

三是地形降水效应显著。受深厚的偏东风急流及低涡切变天气系统影响,加之河南省太行山区、伏牛山区特殊地形对偏东气流起到抬升辐合效应,强降水区在河南省西部、西北部沿山地区稳定少动,地形迎风坡前降水增幅明显;

四是对流“列车效应”明显。在稳定天气形势下,中小尺度对流反复在伏牛山前地区发展并向郑州方向移动,形成“列车效应”,导致降水强度大、维持时间长,引起局地极端强降水。“列车效应”是指多个风暴单体(雷雨云团)先后经过同一个地点,就像列车的不同车厢先后经过同一铁轨一样,间歇性的短时强降水将最终对该地造成局地大暴雨或特大暴雨。

专家分析:极端降水事件或将频率增高

“在全球气候变化大背景下,全球及中国气候总体上都呈现极端天气气候事件增加的趋势。”国家气候中心主任、研究员宋连春今年2月在《环球》杂志刊文表示,随着全球平均表面温度的上升,中纬度大部分陆地地区和湿润的热带地区的极端降水事件很可能强度加大、频率增高。

“我国是世界上暴雨天气出现频次、影响程度、影响范围都很大的国家,几乎全国各地都不同程度受其影响。既有大范围流域性洪涝,更有中小尺度局地暴雨造成的灾害,极端性暴雨天气也是频频出现。”天气动力和数值预报资深专家、中国工程院李泽椿院士领衔的国家气象中心团队2015年在《气象与环境科学》发表文章指出。

李泽椿院士及团队专家表示,我国地域辽阔,地形复杂,暴雨影响因子多样,各地各季暴雨都有不同的特点,大范围极端性暴雨和中尺度突发性强对流暴雨是当前最为突出的预报难点,其机理研究和认识有待加强。

“面对气象灾害预警,市民一定要提高防范意识。”刘向阳认为,比如特大暴雨预警已出,市民就应该尽量少出门,提前准备三日水、食物。学校可以停课、企业可以发布居家办公等信息,而地铁等公交设施得知预警信息后,也要提前准备应急预案。

网友评论

  • 微信

    因专业而信赖

  • 微博

    微健康,随时随地不随意

  • 手机报

    轻松看健康

×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