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1日,由京东健康主办的“第二届精神领域学科融合与创新大会”在武汉举行。本次大会汇聚了来自全国精神卫生领域的专家学者、医疗机构代表及企业负责人,围绕精神心理疾病的诊疗进展、多学科融合、技术赋能等议题展开深入探讨。其中,睡眠健康作为影响精神心理健康的重要部分,受到与会专家的高度关注。
会上,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王小平教授系统介绍了失眠药物治疗的最新进展。他提到,传统治疗方案中,成人失眠患者常使用苯二氮䓬受体激动剂类药物(BZRAs),非苯二氮卓类药物(Z药),常见如阿普唑仑,唑吡坦等,主要通过增强GABA神经递质的全脑镇静作用加快睡眠。但此类药物也存在呼吸抑制、老年人易于跌倒等安全性风险,以及长期应用依赖风险、次日嗜睡等负面效应。
睡眠问题不仅是夜间困扰,更直接影响日间精神状态与社会功能。山东省精神卫生中心乔冬冬教授强调,失眠治疗的目标不仅是“睡着”,更是“白天能正常生活和工作”。在失眠患者的药物治疗中,建议选择不影响日间功能的药物,如达利雷生作为新型双食欲受体拮抗剂,不产生全脑镇静,半衰期适中,无次日残留效应,不仅不影响日间功能,而且是唯一获欧洲药监局批准可改善日间功能的双食欲素受体拮抗剂。希望通过科学干预,帮助失眠患者真正回归健康、有效的生活节奏。
(责编:荆雪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