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热点 > 正文

“一滴水”卷起“一朵浪”!健康时报这样讲好国家功勋医者故事

2024-10-31 10:32:45来源:健康时报 徐诗瑜 石梦竹 侯佳欣|分享|扫描到手机

选好“一滴水”,展现“一朵浪”

在“共和国勋章”和国家荣誉称号建议人选公示后,健康时报内容中心第一时间组织融合采制小组前往陕西佳县采访、跟拍路生梅,用文字、图片和视频多维度展现采访对象。在陕西佳县的三天调研时间里,记者跟着路生梅到医院出诊、到乡镇义诊,跟着她同吃同生活,走过了许多路生梅走过的路。为了将一位医者56年的人生折叠进一篇文字报道中,我们选择了“路”作为报道主题。故事从1968年冬天北京到陕西佳县的路讲起,一步一步还原路生梅作为窑洞医生的人生路。

\

路生梅本身就是一个非常好的采访对象,她的语言活泼生动,让记者也深陷在故事里,被她牵动着情绪。县委的工作人员说,这次采访中,路生梅讲了很多从未讲过的往事,酸甜苦辣,都在其中。

好产品是磨出来的。稿件完成后,由副总编带领大家进行读稿会商,字斟句酌,理顺逻辑,打磨几十处细节。

另一位国家功勋医者王振义院士已有百岁高龄,健康时报曾多次报道他,各家媒体对王振义的文字、视频报道数不胜数,如何做出新意成了最大的难题。王院士年事已高,经过反复沟通也难以实现当面采访。健康时报另辟蹊径,从王振义院士的老师身份切入,将侧重点放在“学生眼中的王振义”,将困难变为采访灵感。一方面,这个角度在以往报道中单独成文的极少;另一方面,在王振义无法接受采访的情况下,从学生口中还原他的人生,是较为理想的角度。

9月13日,共和国勋章和国家荣誉称号获得者名单发布,一小时内,健康时报在全网发布超4000字的深度报道《从北京到佳县,窑洞医生路生梅一生的路》和4分钟的人物视频《窑洞医生路生梅:扎根黄土高原,一生守一诺》。第二天紧接着又推出深度报道《学生眼里的王振义:用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这些报道时效性强,内容扎实,都获得了很好的社会反响。

凝练精神特质,统筹海量素材

面对荣誉,路生梅跟我们有同样的疑问:默默耕耘一生的基层医生这么多,为什么获得最高荣誉的是她?不弄清楚这个问题,报道写不出特点、也立不住人设。但当我们走进了她生活一辈子的窑洞,立刻明白,奖项颁给她当之无愧。下乡插队是时代的选择,但她甘愿许下“为佳县服务五十年”的诺言,是个人选择,并且主动将这一承诺延长为终身,“一生一诺”就是她的精神特质。

另一边,王振义报道小组明确方向之后,很快联系到王振义院士的多名学生,其中最为有名的莫过于他的得意门生——陈国强院士。得知我们要为王振义院士撰写一篇文章,陈国强院士不仅在百忙之中抽出时间为我们找了很多相关资料,更是在采访中透露了他与老师相处的很多细节。

此外,记者也联系到了王振义院士另外两位院士门生——陈竺、陈赛娟,他们提供了大量过往珍贵资料,让我们更好地了解他们的师生之情。与此同时,记者也从瑞金医院血液科的一些医生口中了解到王振义院士与青年一辈医生的更多故事,对王振义而言,他的“一生一事”,是“用一个灵魂,唤醒更多灵魂”,进而帮助更多患者。

经过一个多月的采访、调研,两位国家功勋医者的精神内涵越来越清晰,我们将王振义的特质概括为“一生一事”,路生梅的特质概括为“一生一诺”。王振义的百年人生路,与路生梅从佳县到北京的路,在这里发生时间和空间的汇聚交融,生动准确地展现了国家功勋医者的精神特质。

营造叙事空间与阅读场景,融为一体的在场感受

随着深度稿件的上线,我们立即着手融媒产品的采制。根据人民日报健康客户端的内容融合实践模板,成立了融合制作小组,对前期的深度融合报道进行了充分研究,并确定制作H5产品进行融合传播,将颁授当天的现场图文、视频,与两篇深度报道及视频进行二次融合创作,让王振义院士和路生梅医生的故事从颁授当天延伸至整个人生。

在4天时间内,融合小组的15个岗位通力合作,多个环节环环相扣,每项工作交付的时间节点精确到小时;作品成型后,组内反复测试、多人多轮审校核对。颁授当天,值班组盯守发布,第一时间完成现场图文、短视频的制作,确保H5产品新鲜上线。

将两位国家荣誉获得者的精神特质浓缩进这一个小小的H5作品中,是一个巧妙的创意,也是一次成功的实践——合上H5是一张薄薄的海报,打开H5是一本厚厚的人生教科书。该系列产品结合宏观背景和具体内容,营造了叙事空间与阅读场景融为一体的沉浸式感受,探索了技术融合创新的可能性,提供了良好的内容呈现和阅读体验。

(责编:荆雪涛)

网友评论

  • 微信

    因专业而信赖

  • 微博

    微健康,随时随地不随意

  • 手机报

    轻松看健康

×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