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 > 新知 > 正文

不止两种海鲜需谨慎,专家:春夏之交是食物中毒高发期

2021-05-05 17:01:10来源:健康时报网|分享|扫描到手机

(健康时报记者 孔天骄)河北省秦皇岛市陆续出现9例食用海虹中毒患者;唐山市曹妃甸区出现2例食用海虹中毒患者,其中1名经抢救无效死亡……近日来,多地发布预警通告,海虹、织纹螺海鲜近期需要谨慎食用。秦皇岛市海洋和渔业局发布预警,海虹麻痹性贝类毒素含量已超安全限量标准2倍以上;当福建省泉州市海洋与渔业局也于近日发布提醒,每年4到9月是织纹螺毒性最强的时候。

春夏之交,不止海虹、织纹螺海鲜容易出现中毒事件。福建省立医院急诊科副主任钱欣告诉健康时报记者:“根据往年监测数据显示,春夏之交是食物中毒高发期,关键是把好‘病从口入’关,就餐时一定要注意食品卫生,预防食物中毒。”

海虹又称青口贝、翡翠贻贝,干制后即为“淡菜”,分布于东海南部和南海沿岸、渤海区域。

虽然海虹有较高的营养价值,但它容易受到污染。每年因食用海虹导致食物中毒的事件时有发生。钱欣解释,海虹本身不带毒,之所以有毒,是受赤潮的影响。赤潮是一种有害生态现象,每年4至6月是赤潮高发期,海水中某些浮游植物、原生动物或细菌爆发性增殖或高度聚集,引起水体变色,海虹食用后体内的毒素含量增加。

春夏之交,应注意预防“食物中毒”。钱欣提醒,根据往年监测数据显示,春夏之交是食物中毒的高发时期。同时,再加上正值春暖花开,外出旅游和举办喜庆宴请等活动也有所增加,由此增加了食物中毒的风险。

钱欣解释,除了海虹、织纹螺之外,类似毒素也会在扇贝、牡蛎、河豚等贝类、鱼类食物中同样可能出现。赤潮来袭时,它们食用了赤潮中的有毒藻类,在其体内蓄积形成麻痹性毒素,人食用了有毒的海鲜后就会产生中毒症状。

关键是把好“病从口入”关,一旦出现症状应及时就医。钱欣提醒,就餐时一定要注意食品卫生,预防食物中毒,应注意以下几点:

海鲜尽量不要生吃,其中包括生鱼片,制作生鱼片的过程中,鱼肉很容易被鱼鳍和鱼皮上的创伤弧菌所污染,食用同样存在感染风险。高温烹调可以杀灭海鲜中存在的寄生虫和病菌等有害物质,降低食物中毒风险。

《中国居民膳食指南》中推荐每日吃鱼、虾类食物50-100克。贝类食品尽量避免购买来自赤潮地区的贝类;在4、5月份这种赤潮爆发的高峰期,不要采捕或购买(食用)野生贝类食品。

尽量缩短存放时间,最好做到现烧现吃。为控制细菌的生长繁殖,有些食品可以从存放时间方面采取相应措施。无论是贝类还是其他食品,购买时都要挑选放心、有保障的场所,大型超市或者正规农贸(海鲜)市场。

钱欣提醒,出现严重食物中毒,一定及时就医。食物中毒以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等急性胃肠炎症状为主要特征。市民一旦发生了食物中毒,首先应该停食可疑中毒食品并根据情况到医院就医。

网友评论

  • 微信

    因专业而信赖

  • 微博

    微健康,随时随地不随意

  • 手机报

    轻松看健康

×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