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像家里水管堵了,你是用融化剂先疏通管道再去掏,还是直接用钩子掏出堵塞物。”海军军医大学附属长海医院神经外科主任刘建民教授形象地解释了,在急性缺血性卒中救治中,静脉取栓和直接机械取栓的区别。
5月7日,由刘建民教授领衔的课题“中国急性大血管闭塞性缺血性卒中直接动脉治疗的疗效评估:一个前瞻性多中心随机对照研究”,在线发表在全球影响因子最高的医学期刊《新英格兰医学杂志》上。“敢于打破常规,尝试直接取栓”,中华预防医学会会长、中国工程院院士王陇德教授评述这项临床研究的创新性设计。
脑血栓造成的急性缺血性卒中(俗称“脑梗死”)是最常见的卒中类型,约占我国卒中的四分之三。近年来普遍推荐采用溶栓后再取栓的标准治疗方法,但由于固有学科划分、区域转诊不畅、患者缺乏足够认识等限制,融合静脉溶栓、动脉取栓的综合疗法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并不是很理想,大大影响了救治效果。
刘建民教授团队的课题研究,选择发病在4.5小时以内适合静脉溶栓的急性大血管闭塞性缺血性卒中患者,按照1:1比例,随机分配至单独直接血管内机械取栓治疗组(简称直接取栓组)和静脉注射药物阿替普酶溶栓后再动脉取栓组(简称联合治疗组),进而评估两种方法的差异。研究结果显示,直接取栓治疗并不比静脉注射溶栓药物后进行动脉取栓治疗效果差:血管成功再通率直接取栓组低于联合治疗组5.1%,差异不明显;而90天内病人死亡率直接取栓组低于联合治疗组1.1%。
该研究结果有望进一步简化现有卒中救治流程,提高急性大血管闭塞性缺血性卒中救治效率,相对传统疗法,患者如果选择直接取栓,更节省救治时间,费用也随之降低。“医生可根据现有条件选择适合治疗的方式,这项研究为卒中患者采用最优的治疗手段提供了另一种可能与思考”。刘建民教授说,该项研究基于紧密的国际合作,所有试验均由中国医生在国内进行,完善了亚裔人种的病例数据库,为世界急性卒中诊治贡献中国智慧与力量。
据悉,该课题开创了国内神经介入领域临床研究以原创论著形式刊发在《新英格兰医学杂志》的先河,并循极其严苛的标准:建立国内第一家神经影像判读标准化核心实验室,构建第一套基于国人习惯的标准化临床随访判读体系;首创“科研合伙人”制度,组成“写作委员会”,共享研究成果;成立第三方的研究顾问委员会、数据安全与监察委员会,邀请本领域全球最权威的专家同行对项目进行指导和监督,建成国际化网站,及时发布研究动态,数据公开透明可溯源;开展创新疗法的传帮带,免费对41家临床试验中心进行近200多次专项培训。
事实上,为提高脑卒中治愈率、降低致残率、优化诊疗费,上海长海医院刘建民团队一直坚持“病人第一、规范创新”的理念,先后在国内率先成立“一站式服务”脑卒中筛查和防治基地,建立第一支专职的脑卒中急救护士队伍,创下患者从入院到施行治疗的时间稳定在20分钟左右的快速诊治。
(责编:齐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