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 > 产业 > 正文

首个核磁共振售后服务专家共识发布

2020-06-16 17:19:12来源:健康时报网|分享|扫描到手机
阅读提要:由中华医学会影像技术分会、全国50多家医院的一线临床工作者和GE医疗共同编撰的《GE 1.5T磁共振成像系统原厂售后服务专家共识》发布。作为业界首个由设备终端用户主导的售后规范准则,《共识》明确了 GE 1.5T MR系统售后服务的范围与标准。

(健康时报记者 王月明)“医疗服务就是为患者服务、为临床治疗服务。医疗设备的售后服务根本上也是如此。”中华医学会影像技术分会主任委员、北京协和医院付海鸿教授表示,希望将售后服务的内涵延展到临床,设备的质量和安全,也就关系到患者诊疗的质量和安全,要在传统的工作基础上进行临床评价。

由中华医学会影像技术分会、全国50多家医院的一线临床工作者和GE医疗共同编撰的《GE 1.5T磁共振成像系统原厂售后服务专家共识》发布。作为业界首个由设备终端用户主导的售后规范准则,《共识》明确了 GE 1.5T MR系统售后服务的范围与标准。

\

《GE 1.5T磁共振成像系统原厂售后服务专家共识》发表于《中国医疗设备》杂志

售后服务评价要赋能临床

“磁共振是影像设备里面最复杂的一个设备,对维修人员的专业技术要求非常高。而现有的维修人员本就缺少,遑论正规的特定机型的维修技术能力的培训。因此现在医疗机构里的维修人员的技术水平与能力,与现代化医疗器械的设备维修需求之间,还是有相当大的矛盾和差距存在。”付海鸿教授指出。

付海鸿还强调售后服务的评价要向临床倾斜、向临床看齐、要向临床前移,更要赋能临床。“我们首次将头部、腹部、骨关节、乳腺,这四个最常见的磁共振扫描部位的21个常用的扫描序列和扫描参数,纳入到专家共识。”

据了解,在《共识》里制定了五大标准:售后服务的资质标准、设备维修的服务标准、预防性维护服务的标准、磁共振的质量安全标准、售后服务的临床应用评价标准。

数字化解决方案提升临床能力

GE医疗中国副总裁、客户服务业务总经理郑杰明表示,“《共识》也是市场的需要。在疫情期间,我们提供的解决方案实际上是市场倒逼我们来进行标准提升,尤其是对数字化解决方案的需求。”

在疫情期间,GE提供了远程的诊断、远程的支持服务。60%的设备故障的问题,都能通过远程在线解决。数字化的解决方案也形成了“养、用、修、学”的体系。

“养”,就是说在系统、在设备,通过远程连接的方式提前帮助临床医生进行设备的巡检;“用”,就是技师或者医生在使用设备的时候,在线资深的工程师可以帮助一起进行操作,设定相关的参数;“修”,系统故障后,通过远端或者在线帮助定位和诊断临床出现的问题,再派遣工程师和派送备件的时候效率更高; “学”,通过远程数字化的服务,帮助医务工作者和技师通过远程课程了解技术、了解操作,一起提高的技术和操作的水平。

付海鸿教授也表示,目前互联网和远程给各行各业带来的深刻影响,会推动医疗设备售后服务产生颠覆性的变化。

为此,《共识》首次对远程数字化智能服务制定了标准,将智能前瞻预判性维修、远程预防性维护和远程诊断维护的范围、渠道、响应速度、网络传输以及保密安全性等都进行了规范。

  • 微信

    因专业而信赖

  • 微博

    微健康,随时随地不随意

  • 手机报

    轻松看健康

×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