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 > 热点 > 正文

新药上市,纳入医保、患者受益……医药人的新年愿景

2021-02-11 12:57:36来源:健康时报网|分享|扫描到手机

(健康时报记者 王振雅)岁末年初,辞旧迎新。再见2020年,“希望新的一年,疫情能早点过去。”这成为许多医药人的共同愿景。2021年,愿有所期、望有所盼,医药界的新年愿景是什么?

默克中国罗杰仁:

“2020年是最有挑战的一年,未来将继续加码布局中国医药”

\
默克中国医药健康业务董事总经理罗杰仁

作为默克中国医药健康业务董事总经理,罗杰仁已在中国工作了三年多。2020年是充满挑战的一年。“疫情药品生产的原材料补给和市场供应一度受到影响,对企业的供应链管理和药物可及性都带来了不小的挑战。” 罗杰仁告诉健康时报记者,但也正是疫情,让他对中国医药市场有了新的认识。

罗杰仁认为,“疫情之下中国的逆势增长是任何一家跨国企业都不能忽视的。默克非常看好中国医药健康市场的发展潜力,未来将继续加码布局,通过本地供应链确保中国患者更快速地获得高质量药物和医药健康服务。”

“到2025年改善中国4000万患者生命。”这是默克中国一直以来的愿景。

“就在上周,默克肿瘤产品线上的一款重磅产品获得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DA)批准,用于治疗患有MET外显子14(METex14)跳跃突变的转移性非小细胞肺癌成人患者,它也是全球范围内首个获批的口服MET抑制剂。”罗杰仁表示,随着进一步推进临床研究取得进展,希望这款药物能够尽快服务中国患者。

罗杰仁介绍,“希望继续与医药健康行业各方一道,共同探索多元化支付方式,,特别是以商业保险作为有力补充实现对高质量创新药的支付力,提升患者用药的可及性。”

步长制药赵超:

确定了两条路线:转型与数字化

\
步长制药总裁赵超

“目前,中国医药企业正迎来“大分化”的时代。有一批行业领军企业的强势崛起,也有一批企业折戟失意,出现强者愈强,弱者淘汰的现象。”步长制药总裁赵超告诉记者,加之新冠疫情,药企无法拜访客户、销售业绩下滑和无法复工生产。面对挑战,赵超为步长制药确定了两条路线:转型与数字化。

“步长制药持续推进转型升级,向着科研型药企和生物制药公司迈进。在新冠疫情还未爆发之前,步长就开始布局疫苗业务。”赵超介绍,2020年12月底,公司控股子公司浙江天元收到国家药监局核准签发的关于四价流感病毒裂解疫苗的《药物临床试验批准通知书》,这是步长战略转型的重大进展。

而“数字化建设”是2021年步长追逐的一个新目标。

赵超看到了管理数字化、信息化的重要性。他表示,2021年,步长制药将推进企业对于数字化营销、数字化管理和多渠道营销体系的尝试和建设。此外,步长制药还将大力更新设备、发展技术,利用先进技术和机器扩大生产,减少人工操作。

好医生集团耿福能:

中医药产业现代化是要全力以赴的事

\
全国人大代表、好医生药业集团董事长耿福能

从大凉山走出来的医药企业家,四川好医生药业集团董事长耿福能心系家乡发展,多年来坚持医药扶贫。“乡村的帮扶是不能停的,国家的战略及时调整为乡村振兴。我们企业围绕乡村振兴政策,将过去的精准扶贫小组改为乡村振兴小组。2021年将继续为大凉山乡村振兴出力。” 四川好医生药业集团董事长耿福能告诉健康时报记者。

自1996年起,耿福能带领企业累计投入5亿元,在凉山州发展中药材附子种植带动彝族农户脱贫致富。他还在凉山州兴办9家企业,提供2000余个就业岗位。2021年,如何巩固脱贫成果、有效衔接乡村振兴是耿福能非常关心的事。

“纵观2020年,去年春节是国家最艰难的时刻,我们医护人员、医药企业等都多冲在一线,没有过好年。”耿福能希望,2021年先把春节过好,春节过后,大家能够全力以赴的投入工作,让我们的企业国家社会的经济发展快一点,质量高一点。

在2021年,耿福能带领好医生集团将要全力以赴做的事就是中医药现代化发展。耿福能说,“疫情的出现,让全球对中医药刮目相看,但大家只是雾里看花,知道中医药对新冠有效,但不知道为什么有效,而我们做的是用科技的方法,将中医药研究透,说明白。”

亚盛医药杨大俊:

新药上市,纳入医保……2021进入收获期

\
亚盛医药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杨大俊

2021年对于亚盛医药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杨大俊而言,代表着作为一家创新药企业进入了收获期。

“新药上市,纳入医保,患者获益,期待收获……”这些将是亚盛医药在2021年的主题词。企业收获期是亚盛医药十多年前埋下的创新种子饱经风霜后开花结果的前序。

美国FDA孤儿药等资格认定已成为中国创新药开发的突破口,是中国创新药走向国际的一个捷径。2020年中国创新药企业共拿下36项FDA孤儿药资格认定(亚盛医药占有1/4),亚盛获得的孤儿药资格数量为单年全球第一,创下了中国药企历来之最。

亚盛医药做创新药研发已有数年之久,2020年,亚盛医药递交了在中国的首个新药上市申请(HQP1351),并被纳入优先审评,这一药物在业界被称为是中国首个第三代格列卫。

杨大俊坦言,“2021年,我希望我们的第三代BCR-ABL抑制剂HQP1351能尽快上市,让更多的慢粒白血病患者有新的用药选择。此外,我们的在研产品在临床不断获得突破。”

药物一旦上市,就要面临患者的药物支付性问题。对于创新药而言,由于受到专利保护,上市价格一般较贵。而这也是2021年杨大俊关注的问题,“希望创新药纳入医保的机制能完善,对于创新药医保多些鼓励,而不是一味的以低价为进入医保的标准,从而增加患者用药的可及性。”

2021年,杨大俊认为,“迈好第一步,其实最关键的要做真正的原创的新药,做好龙头的定位。在全球创新的目标下,希望在“十四五”未来5年,我们会有不断的新药在中国和国际上获得批准上市,真正的让中国创新药在世界上有一席之地。”

百洋医药付钢:

用信息化推动医疗服务提质增效

\
百洋医药集团董事长付钢

“2021年,百洋有很多安排和大的想法。”谈及2021年企业将有哪些布局,百洋医药董事长付钢充满自信。他介绍,当前,百洋已构架了全国领先、专业高效的第三方医药商业化平台,这一平台将会进一步扩围升级。

“近年来,医药行业发生深刻变革,更多处方药的主渠道正在从医院向零售渠道转移。很多原来在医院的处方药、新药,正逐步通过零售药店完成销售。而百洋构架的全渠道商业化平台,其零售渠道网络覆盖全国30万家药店。”付钢认为,专业高效的第三方商业化平台能够助推行业快速发展、迭代升级的过程中发挥重要的作用。

“希望2021年,药店医保结算政策能在全国范围内更广泛地落地实施,患者在药店购买处方药结算能更便捷。”付钢说。

“无论是让医疗资源得到合理有效的利用还是推动分级诊疗,都需要提升基层医疗机构的信息化水平和能力。”

付钢介绍,目前医药行业信息化程度与其他行业相比整体偏低,拥有HIS系统4级以上的医疗机构数量不多,几乎绝大部分医疗机构没有前结构化的电子病历。医疗信息没有做到前结构化,也就无法进行智能化的质量控制。

因此,医疗信息化的提升,是提高医疗服务水平和效率的一个最主要的切入点。

云顶新耀薄科瑞:

攻克更多无药可治的疾病

\
云顶新耀首席执行官薄科瑞博士(Dr. Kerry Blanchard)

云顶新耀医药科技有限公司可谓是近几年医药界的一匹“黑马”。它是由著名PE机构康桥资本孵化而来。公司在短短三年的时光之中,发展成为上百亿港元市值的上市公司。

云顶新耀的首席执行官薄科瑞博士是肿瘤医生出身的科学家,“研发新药、救死扶伤”的他对中国的医药市场却有着独特的见解。

“最近这几年,随着医学科技的进步,中国的医疗卫生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但患者仍有很多没有满足的医疗需求。”薄科瑞介绍,这其中就包括恶性肿瘤、IgA肾病、中重度的感染、溃疡性结肠炎的治疗,而这些领域也正是我们集中精力努力攻克的疾病领域。

目前,云顶新耀在肿瘤、免疫、心肾和抗感染领域等4个治疗领域拥有8种卓有潜力的创新药物处于临床试验的不同阶段。

薄科瑞表示,这些新产品可以让临床上亟待救治的患者得到最大可能的救治。比如IgA肾病创新药Nefecon在2020年12月份被国家药监局药品审评中心认定为突破性治疗品种,打破该病无药可治的窘境,晚期乳腺癌创新药sacituzumab govitecan被纳入最新版《中国晚期乳腺癌规范诊治指南》。

疫情带来的最大提醒就是,生命健康永远是第一重要的,这也是为什么云顶新耀把“引领新药,光耀生命”作为企业使命的一个原因。“新的一年,我们对新冠疫情得到有效控制充满信心,云顶新耀将加快研发步伐,尽早让中国和亚洲部分地区患者用上最新研发的好药,享受健康的生活。”

数坤科技毛新生:

希望医疗AI产品能更广泛地下沉到基层

\
数坤科技创始人兼董事长毛新生

数坤科技是国内为数不多的AI医疗独角兽。2月8日下午6点,坐落在望京的数坤科技与这里大部分科技公司一样,工作人员仍在有条不紊地高效工作。高效的工作给这个年轻公司带来了旺盛的生命力。

2020年数坤科技完成近10亿元的融资。“2020年,我们取得了不错的成绩,2021年,我们有更多更重要的事要做。”

数坤科技董事长毛新生轻声细语地说,2020年新冠疫情刚刚爆发时,我们就第一时间运用AI参与科技抗疫。在武汉市中心、武汉大学人民、雷神山等医院,医生用我们的新冠肺炎AI产品进行CT自动阅片,AI辅助医生更加快捷精准地完成了CT影像的准确识别、评估及前后随访工作,给我们的医务人员在分诊和救治缓解带来了极大的效率提升,有力地缓解了当时医疗资源短缺的状况。

此外,数坤科技的数字心、数字脑、数字胸等AI产品已经在几百家家医院临床使用,这些AI产品能够把更多医生从繁杂重复的人工阅片工作中解放出来,用更多的精力来做更深入的患者病情分析工作、医患沟通和科研工作。

毛新生认为,对基层的医院和医生来说,AI产品相当于为基层派下去了无数名专家级的数字医生,帮助医生提高诊疗效率和诊疗质量,提高医院智能化水平。

如何让AI医疗产品实现支付价值,这是来年毛新生要考虑的重中之重。

“AI应用于医学影像辅诊等相关技术已经比较成熟,在全国几百家医院都在使用。”毛新生提到,但是AI医疗产品价值如何在购买环节解决付费问题,如何进入医保收费体系……这些方面还需要行业规则不断完善,也需要国家政策对AI医疗领域的大力支持。

康立明生物邹鸿志:

将大病、慢病防治关口前移

\
康立明生物创始人邹鸿志

每一分钟就有一人确诊肠癌,每两分钟就有一人死于肠癌,约90%的患者发现就是中晚期。大肠癌是常见的恶性肿瘤,包括结肠癌和直肠癌。它是我国第二高发的癌症。早做筛查肠癌完全可以防治。邹鸿志2015年所创立的康立明生物就在为肠癌早筛普及不断努力。

邹鸿志曾赴梅奥医学中心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后担任梅奥医学中心个体化治疗中心高级副主任,他有丰富的肿瘤分子诊断技术研究和产品开发经验。

2018年11月20日,康立明生物自主研发、生产的属于三类体外诊断试剂的人类SDC2基因甲基化检测试剂盒(荧光PCR 法)(商品名:“长安心”)通过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简称NMPA)审查,拿到三类医疗器械注册证。

“我们这个产品可以筛查出早期癌症和癌前病变。2021年,我们肯定是要迅速进行产品推广。将产品推广到更多的医院、体检机构里面去。医保方面,我们希望未来一年在局部地区有所突破。”邹鸿志说。

邹鸿志希望,国家更加重视肿瘤的筛查,将大病、慢病防治关口前移。应该把在后端用来治疗晚期肿瘤的钱放到前端去预防肿瘤。这是对国家有利、对人民有利、对企业有利的多赢局面。

泛生子王思振:

希望实现癌症早筛的“全民时代”

\
泛生子联合创始人及首席执行官王思振

2020年,新冠疫情这只“黑天鹅”已夺走了全球两百多万人的生命。而相比疫情,癌症本应是更为可怕的存在。据世界卫生组织国际癌症研究机构(IARC)最新报告所示,2020年全球新发癌症病例1929万人,全球癌症死亡病例996万人。

在泛生子基因首席执行官王思振看来,“疫情常态化”时期,如何经济且高效的应对癌症的威胁,是全球需要共同考虑的问题。他认为,科学的筛查策略及技术是重大疾病防控的关键。面对癌症,目前科学界公认的最有效手段:早诊早治。

在政策、资本和市场等因素的助推下,中国癌症早筛领域在近两年迎来了技术上的重大突破,以泛生子为代表的生物科技创新企业,所研发的产品与技术在一些癌种中已处于世界前沿,并在不断向更多癌种拓展。

到了2021年,推动这些技术和产品在高危人群中实现大规模普及,实现癌症早筛的“全民时代”,将成为中国癌症精准医学领域的新焦点。

癌症精准医学行业已经进入到下一个阶段,基于基因组学的创新服务和产品,已经渗透到癌症全周期管理的每一个环节。王思振表示:“我们也有责任让国家和全社会深入了解,我们做出的科技创新,其临床价值有多高,其市场前景有多大,其战略属性有多重要。”

网友评论

  • 微信

    因专业而信赖

  • 微博

    微健康,随时随地不随意

  • 手机报

    轻松看健康

×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