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时报记者 董颖钰整理)山东聊城王德文这辈子没闲着过。人生前半场,他靠着木匠手艺养家,人生后半场,他靠着同样的手艺“圈粉儿”。
跟着儿子“触网”拍摄视频的三年里,王德文再现了尽显榫卯工艺的鲁班凳,也制作出过竹蜻蜓、手摇泡泡机等神奇的小玩具,为小孙子创造出极尽浪漫的童年。现今63岁的王德文除了在国内拥有二百多万粉丝,还让视频获得了海外近2亿次的播放量,他因此被称作“网红爷爷”。
王德文给孙子做的小猪佩奇
走红的手艺做了50年
晚年才走红的手工技艺,是王德文一辈子营生的支撑。
“小时候嘛,学徒拜师三年没工钱,那就得给老师白干活。那个时候,看见有什么用得上的工具,就回家自己做,一点一点积累着,算是把这个活彻底学会了。”从15岁起,这份手艺就承担着王德文养家糊口,贴补家用的重任。
七八十年代,物质还比较匮乏,当时村里流行打家具,王德文也迎来了事业的鼎盛期,但随着机器工业的发展,来寻木匠的人越来越少,他也曾一度怀疑,传统手工艺是否会就此消失。
木工活干起来费心费力。打个普通的柜厨,做个床,就要花上几天工夫。其中,还需要做图纸、凿卯画榫、锯刨磨抠、下料打蜡,所有木料的长短粗细,都在匠人手下,分寸之间。
以制作上海世博会中国馆模型的视频为例,“阿木爷爷”发布的视频只有5分钟,而制作的时间,却用了5天。王德文习惯了手工上的麻烦,“什么活儿不费心啊?这个活就是看得见,摸得着,感兴趣,觉得踏实。”
王德文与“中国馆”
即使几十年如一日的专一,在王德文自己看来,自己的手艺也称不上什么高水平,“高手有的是”。他觉得自己能火,是因为视频拍得清楚,让人们学得明白。
“网红爷爷”不知道何为网红
古代中国建筑和家具中常用到的榫卯工艺,能将凹凸不同的两块木头,对接到“天衣无缝”的程度。王德文手中,上海中国馆、鲁班锁、苹果锁,以及木拱桥等,体现的都是未用一根钉子的纯木榫卯手艺。
王德文说,了解得越多,越觉得中国传统文化的精深,因而也更想去了解那些近乎失传的手艺。等到疫情过去了,他计划去北京的故宫看看,多学点东西,把视频再拍得清晰一点,讲解得明白一些,让更多人了解到传统文化的魅力。
“阿木爷爷”做的小玩具
在展现“硬技术”的同时,王德文在广西梧州山上干木工活的过程,总是天气澄和,风物闲美,也从不缺乏山水之乐。视频中,王德文也为小孙子做了太多专属玩具,打造了令所有网友都艳羡不已的孩提时光。孩子与老人的隔代搭配,组成的是非常中国式的童年。
很多人都说“阿木爷爷”火了,但在王德文心里,其实并不知道自己因何而火,“看视频人的心理啊,这个可不好琢磨呢。”他也没觉得自己因此就成了网红,他甚至不知道,何为网红。
“我就是普普通通的农民,会干个木工活。”他说,很多人都会问他,当网红有什么感受,“反正我都答不上来,但是知道有很多人在看,我这木工活儿做着劲头就大了。”综合自新京报、中国新闻社
(责编:韦川南)